新聞透視》上海釋善意 賴政府應開大門

臺北、上海雙城論壇17日登場,在臺北市長蔣萬安(後中)、上海市副市長華源(後左)見證下,雙方簽署兩項備忘錄。(趙雙傑攝)

上海市副市長華源一席推動上海團客赴臺灣旅遊的公開喊話,讓低迷已久的兩岸觀光再現曙光。面對福建開放金馬遊之後,上海接力釋出善意,民進黨政府不只要「開大門」積極正面看待,甚至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解套觀光僵局,讓兩岸互動的善意循環能夠延續下去,繼而春暖花開。

福建此前開放團客赴金門、馬祖旅遊,臺灣旅行業者一度引頸期盼,有望重拾過往兩岸觀光的榮景。然而,北京方面踏出第一步後,我方政府選擇消極以對,也讓兩岸觀光開放進程又陷入停擺。

不過,上海此次釋出推動團客赴臺遊,形同爲半死不活的兩岸觀光打了1劑強心針。理由其實不難理解,按大陸官方的習慣來看,華源特地藉雙城論壇拋出相關訊息,絕對不是爲了打1發譁衆取寵的空包彈;公開宣佈的動作背後,一定程度反映大陸應該已有所規畫,甚至上海的開放是爲了後續更大規模觀光開放的鋪路。

其次,作爲大陸一線大城,上海民衆的消費力驚人不言可喻。如若能開放上海團客赴臺遊,必定能爲臺灣觀光帶來不少「錢景」,進一步帶動臺灣餐廳、飯店等旅遊產業復甦,可以說是陸客玩得盡興,臺灣商家也樂得開心,一舉兩得。

更重要的是,隨着愈來愈多的陸客團來臺旅遊,兩岸的民間交流勢必會更加熱絡,兩岸民間互動愈熟絡,就更加能夠沖淡兩岸官方溝通中斷的低氣壓,長遠來看,對於兩岸關係各方面的發展,無一不是利多,尤其川普即將重回白宮,兩岸關係勢必牽動到中美之間的經貿發展。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大陸的善意,需要臺灣方面有所承接。如果民進黨政府一味的「你丟我閃」,仍舊選擇冷眼看待、抑或是冷嘲熱諷,恐怕又會讓各方善意瞬間消逝,一切只能又推倒重來,徒勞無功。

面對北京近年的文攻武嚇,民進黨政府喜歡高談所謂的「民主韌性」或「防衛性民主」,上海團客赴臺遊的舉措,也很容易被綠營以「認知作戰」、「分裂臺灣」一詞帶過。但「民主韌性」的實踐絕不是深溝高壘以避之,而是要透過與對岸官方、民衆真實互動中,去拿捏出交流分寸,方能真正意識到兩岸交流的界限何在。

換言之,面對上海團客赴臺旅遊,乃至整個兩岸觀光困局,對兩岸政府來說,都不該是單純的「YES或NO」是非題,而應該是可以複選作答的題目,需要花費一些時日,甚至是集雙方智慧方能完成,而對話就是彼此最好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