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游錫堃倡 中醫藥改稱臺醫臺藥!個人淺見 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從過去的中油到現在的中醫,游錫堃「逢中必去」,相較於蔡英文總統的「冷處理」,遊的暴衝,恐怕只是一廂情願。(本報資料照片

深綠團體力推正名運動,立法院長游錫堃也跟着拋出中醫「去中化」,多數中醫界人士認爲改名反而產生更大混淆。從過去的中油到現在的中醫,游錫堃「逢中必去」,相較於蔡英文總統的「冷處理」,遊的暴衝,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早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就已主張中油和中船都應該更名,理由也是容易混淆,認爲「如果沒有正名,把它分清楚,對我們大家是不利的」。

儘管遊在擔任閣揆時未能完成兩家公司的更名,但最後仍在扁的力推下,中油和中船的中文名稱改爲臺灣中油、臺船,不過英文名稱因早已註冊,只能加上「,Taiwan」了事,縮寫仍維持原有名稱。

此次立法院臨時會,游錫堃對於時代力量黨團、基進黨團等在野黨希望處理的華航護照正名案,也相當熱衷,相較之下,民進黨團反而顯得低調。

遊昨天在醫藥學術論壇再度拋出將「中醫」、「中藥」改成「臺醫」、「臺藥」,預期外界可能會有的反彈,主動表示「叫做漢醫漢藥,也無所謂」,顯然在他眼中,叫什麼名稱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去中化」。

但就連公司行號要改個名稱都要大費周章,更何況世界衛生大會(WHA)已將中醫臨牀病名症候分類正式納入,臺灣自己改名,不僅工程浩大,更是自外於國際體系

根據遊的說法,將中醫藥改名是爲了避免混淆,事實上卻只是藉口,在臺灣不會有人把中醫和西醫弄混,反而「臺醫」、「臺藥」指的是何種醫藥?更讓人摸不着頭緒,「漢醫」、「漢藥」的稱呼更易與日本漢方弄混,也脫離不了與中國大陸的連結。

從蔡英文未迴應更名的說法,可以看出,蔡並不想隨之起舞,中醫藥更名,如同游錫堃所言,「只是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