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柯拒出庭 賭氣或患疾?沉默未必占上風
北檢昨天原本預計提訊柯文哲,但他卻在提訊前一刻拒絕出庭應訊。 本報資料照
臺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容積率弊案,昨預計第五度提訊柯文哲,遭柯拒絕,檢方取消偵訊。柯文哲不出庭,對自身案件是利是弊?保持緘默權是當事人權利,但若檢方握有足夠證據,柯的沉默,不一定佔上風。
柯文哲不出庭的原因,外界揣測不少。有人認爲,柯在和辦案人員賭氣;有人認爲柯關押近一個月健康亮紅燈。說法不一而足。檢方表示,依個資法規定,身體是否患疾,屬應秘密事項,基於偵查保密原則無法對外說明。
資深檢察官分析,檢方提票有拘束力,但即使強制提訊柯出庭,若他在偵查庭全程行使緘默權、裝聾作啞,偵查庭開不開,結果差別並不大。
但行使緘默權,也可能被認定是默認,因罪證確鑿、讓他難以辯駁,才選擇沉默。若檢方真掌握明確證據,包括具體的賄款金流、相關人證詞也全指向柯文哲是主導者,只要證據夠強,仍能說服法官作出有罪判決。柯選擇拒絕受偵訊,檢方勢必指控他犯後態度不佳,對他未來在法庭上的攻防,並不見得有利。
柯文哲從檢廉找上門後,多次與檢方過招,首次應訊當天,他從廉政署移送北檢覆訊,檢察官還沒問完,他就突然自行起身說要離開偵查庭,結果遭檢方當庭逮捕聲押,律師當場聲請提審,雖然提審失敗,但柯也一度獲得無保請回,讓北檢陷入政治反撲的風暴中心。
但檢方事後反敗爲勝,抗告後成功羈押柯文哲,近期更陸續聲押涉嫌擔任白手套的木可負責人李文宗與鼎越開發前董座朱亞虎,尤其朱亞虎在聲押庭上認罪,相關證據如今顯示對柯愈來愈不利;檢調廉目前策略清楚,從金流與外圍相關人士證詞,鞏固柯是全案主導、收賄的違法角色。
柯文哲可以選擇拒絕出庭或保持沉默,至於他與檢方的對決,最後勝出者,終究是要看證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