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以氣、煤養綠 淨零碳排如緣木求魚

在全球追求減碳趨勢下,臺灣少了核電、多了碳排較高的火力發電機組,與淨零碳排目標背道而馳。圖爲臺電大林天然氣發電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一五限電危機剛過,隨後還有多起區域停電,用電高峰未到,供電已險象環生,凸顯臺灣電力供應猶如「走鋼索」的事實。面對質疑,臺電洋洋灑灑列出數據,聲稱增加的發電量多於減少,民衆別擔心,但供電不只是算術,一旦再有意外,沒有可作爲基載的核能支援,臺電調度也無以爲繼,限電或停電必然發生。

新增機組發電量是否真能補上多個機組除役後的缺口猶未知,但臺電強調的新增機組都是天然氣發電機組,政府一再強調綠能發展的重要性與成果,但眼睜睜看着碳排幾乎爲零的核電廠除役,補上缺口的不是綠能而是碳排較高的天然氣機組,如此「以氣、以煤養綠」,談淨零碳排無異緣木求魚。

準總統賴清德表示將啓動二次能源轉型,但無論氫能、地熱、海洋能或生質能源,不是技術不成熟就是發電成本過高,甚至根本無法作爲基載能源使用,一切淪爲口號。

爲了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貿然排除核能,坐視限電與缺電危機隨時發生,就是不顧民衆的用電權利。從蔡政府到賴政府,究竟要民衆、產業界付出多少有形和無形成本,才願以務實、理性和科學態度處理臺灣能源問題?這些不是找產業界出身的郭智輝來當經濟部長就能迎刃而解,畢竟知道問題是一回事,是否願意解決纔是關鍵。

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限電危機剛過,宣佈請辭負責的臺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不畏懼酸言酸語接受慰留,他大吐苦水的同時還與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同場哽咽,演了幾天「請辭慰留」戲碼;他請辭聲明是「爲臺電負責」,接受慰留理由也是「爲臺電負責」,但經濟部及臺電相關人員「官留原位」,所有的「負責」只停留在口頭,看在只求不停電的民衆眼裡,只怕纔是真的想哭。

多日來,臺電連發多篇新聞稿強調原因在於天災,是非戰之罪,眼見壓不下輿論反彈又轉替臺電同仁抱屈,甚至檢討起用電人;王耀庭的說法也把臺電基層同仁推到第一線,如此擦脂抹粉而沒有檢討,提油救火只會拉高民衆怒氣。

從四一五事件發生以來,檢討、質疑的矛頭都指向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要求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也是經濟部長王美花與曾文生,沒有人檢討臺電基層員工,真正急於帶風向轉移焦點要基層員工承受莫須有壓力的不就是政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