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開升息第一槍 專家4大招對付通膨怪獸

疫情時代,各國撒錢一整年,市場已開始擔憂通膨再起。投資股票比例, 應科技股景氣循環股各半。(來源.Dreamstime)

「現在客戶最愛問的問題,不是疫情後投資該怎麼做,而是通膨來了的話,該怎麼辦?」柏瑞投信通路理財部主管陳以文說

不只他的客戶擔心,全球都在憂慮,通膨是否將要來襲。美銀今年3月剛出的專業投資者調查報告指出,37%受訪者擔憂通膨衝擊市場,比率居冠,其次是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疫情只排第3。

爲什麼市場開始畏懼通膨?觸發點之一,即是3月17日至19日,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央行分別升息:巴西暌違6年首度升息,且升息3碼,俄羅斯升息1碼,土耳其更一口氣升息8碼,利率飆至19%,震驚市場。

升息循環將擴大至全世界

全球各國多還在降息印鈔,巴西等3個新興國家逆勢升息,關鍵原因,就是通膨降臨,如果不採取升息措施,民衆的銀行存款利息,將無力應付飛漲的物價

巴西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飆升至5.2%,已連續4個月超過央行設定的4%目標水準。俄羅斯、土耳其等國,通膨皆已攀高,土耳其更達兩位數,不得不升息因應

「巴西等國升息不是個案,今、明兩年,各國都會陸續升息,順序只是新興市場國家先升,已開發國家後升而已,」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指出,因疫情趨緩,受壓抑的物價蠢蠢欲動,低利率的寬鬆政策將跟着轉向。

根據摩根大通預估,今年臺灣通膨率爲1.7%,跟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並不算高,國泰臺大產學合作團隊主持人徐之強認爲,到今年底前,臺灣央行都不會升息。

不過,縱使臺灣通膨「連黑影都沒看到」,臺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復甦強勁,估計年增率將在6%以上,「(聯準會)當然會開始思考,明年開始,不要繼續撒那麼多錢購債。」

他預估,美國會在2023年前升息,最遲在明年將減少購債規模,也就是放緩印鈔腳步,做爲升息前的暖身。因去年第2季發生疫情,通膨極低,今年豬羊變色,第2季通膨率將衝高,下半年纔會減緩,明年後再逐步上揚。

通膨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你我的日常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存款將越來越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指出,對付接下來的通膨,得用「4袋錢」來投資。

第一袋錢,用來投資科技等成長股。雖然過去一年以來大漲的科技股,近來股價修正,例如臺積電近1個月以來,下跌幅度超過5%,但她認爲,科技股下跌只是提前反應通膨憂慮,而且漲多回檔,長線仍然看好,因此有機會在4月後重啓漲勢

但如果滿手科技股,還要持續買進嗎?答案是,應適當減碼,放到「第二袋錢」,也就是投資「景氣循環股」。

許家豪指出,景氣循環股包括金融、原物料、工業、能源等類股,不少個股股價偏低,但配息穩定,殖利率相對高,可抵銷通膨衝擊。他建議投資「景氣循環股」的比重,應調整至與科技股相當。

第三袋錢,就是債券。柏瑞產品發展及投資顧問部副總經理林炳魁指出,今年是景氣復甦的第一年,通膨相對溫和,債券違約率會降低,新興市場企業債預估違約率就從去年的3.5%,降至2.5%,這是好事

林炳魁不建議投資政府公債,而是投資收益率比較高的高收益債,如新興市場高收益債,收益率可達5%到7%,足以勝過2%的通膨率,資產保護效果明顯。高收益債的配置比率,建議可佔整體債券投資部位的一半。

第四袋錢,是實體資產,包括房地產相關投資產品,以及黃金等,但比率不建議過高,約佔總資產的10%即可。不過,相較房價會上漲,還有房租可收,許家豪認爲,黃金雖有保值效果,但無法孳息,對抗通膨上升的效果不佳,僅適合少量配置。

「去年投資什麼,就漲什麼,選市比選股重要,但今年正好相反,選股要比選市更重要,」羅尤美建議,投資策略應更爲小心,尤其心臟不夠大顆的投資人,最好分批佈局,勿貿然大筆投資。

今年全球經濟即將迎接復甦,一片光明之際,通膨的陰霾卻也隨之而至,得練好投資的眼光,出手也必須謹慎,才能在震盪的市場裡找到安身、賺錢機會。

商業週刊17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