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茶園復耕10年有成 「茶金」具市場競爭力

新竹縣茶園復耕10年有成,面積達131.73公頃。(羅浚濱攝)

新竹縣農村人口老化,20年前不少茶園出現廢耕情形,縣府從2009年推動茶園復耕計劃,每公頃分3年補助8萬元,並同步爭取農委會農糧署新植茶園補助每公頃5萬元,鼓勵農村青年返鄉,茶園復耕10年有成,面積達131.73公頃。

農業處長範萬釗指出,新竹縣最有名的東方美人茶主要種植北埔和峨眉2鄉,面達有93公頃,每年優良茶評鑑後,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單是「三花」1斤就要1萬2千元,入等的優良茶都要數萬元,可說是真正的「茶金」!

新竹縣特色茶在市場極具競爭力,但茶菁原料明顯不足,爲解決茶菁短缺問題,縣府在2009年推動茶園復耕計劃,鼓勵農村青年返鄉,復耕茶園和新植茶園。

尖石和五峰茶園原本不多,在縣府推動茶園補助措施後,目前茶園面積有67公頃,並都位在海拔1400到1800公尺的山區,日夜溫差大,日照適宜且午後常起雲霧,生產半發酵的高山烏龍茶爲主,並以「雲裳烏龍」命名,連續舉辦4屆優良茶比賽,也逐漸打開市場知名度。

範萬釗說,湖口、新埔及關西3鄉鎮,早年以生產包種茶、紅茶爲主,隨着臺灣茶飲料市場蓬勃發展,茶飲原料需求增加,加上積極推動耕復,目前3鄉鎮茶園面積有236公頃,由在地茶廠製作條索狀茶幹,再供應飲料廠製作綠茶及包種茶。

同時,農業處輔導新埔鎮振慶製茶工廠、關西鎮勝興製茶廠及大東製茶廠成立茶集團產區,在31.7公頃茶園以集團化和農商合作生產方式,導入共同用藥和衛生加工,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全,也提升新竹縣茶產業的競爭力。

範萬釗指出,縣府推動茶園復耕補助8萬元計劃外,並同步爭取農糧署每公頃5萬元新植茶園補助計劃,每年度申請茶園復耕面積約在10到15公頃,到今年茶園復耕總面積131.73公頃,全縣茶園面積已近4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