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觀察》棄保決勝負?翻開「臺北經驗 」藍營恐需這一味

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肉搏戰!左起爲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合成圖/資料照)

2024總統大選進入短兵相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再向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喊話,一起團結下架民進黨,並承諾若當選後將組成聯合政府,結合「藍白共治」,呼籲選民集中投票給「侯康配」。從副手趙少康喊出「票投侯友宜就是投給柯文哲」,一直到「藍綠共治」,國民黨最後殊死戰的攻勢,就集中在催化棄保效應;如果借鏡過去的「臺北經驗」,似乎就少了那麼一味。

三強鼎立的態勢,歷屆的各項選舉中,「臺北經驗」是最不缺的!從1994年的黃大洲、陳水扁、趙少康三分天下,1998年陳水扁、馬英九以及王建煊,到2018年的柯文哲、丁守中和姚文智,2022年的蔣萬安、陳時中和黃珊珊,都是藍綠兩大黨加上夠分量的第三勢力,呈現勢均力敵的戰局。其中,1998年的「棄王保馬」算是 操作地最徹底的「典範」,雖然王建煊嘴巴不說,但身體很誠實地宣告「不要投我」,和南韓所謂「安哲秀效應」如出一轍。

最近兩次選舉的棄保,一次是棄實力弱,一次是棄討人厭,也就是所謂的仇恨值,對象都是民進黨候選人。2018年民進黨推出姚文智,只拿到17.3%的選票,這遠遠低於民進黨在臺北市的基本盤,創下新的樓地板;因爲姚文智當選的機率不高,非藍選票就灌到無黨籍的柯文哲身上,並以3000多票的些微差距擊敗丁守中。

2022年,國民黨的蔣萬安以42.29%的得票率勝出,算是守住國民黨的基本盤;但民進黨的陳時中卻拿不到32%,等於低於綠營的平均數,也只高過姚文智。由於黃珊珊出身新黨、親民黨,因爲藍底的背景,一般被認爲直接衝擊蔣萬安的選情。當時藍營、包括現在的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都急喊「棄黃保蔣」,但「棄中保珊」的耳語也甚囂塵上,最後,「仇恨值」最高的陳時中成爲最大「受災戶」。

國民黨最後倒數操作棄保,期待複製2022年成功的「臺北經驗」;然而,棄保催化動力關鍵在於仇恨值,或者恐懼感,藍營打弊能否打動人心?唯有挑動對於民進黨8年執政的不滿情緒,選民才能由下而上、一呼百諾,否則光靠「藍白共治」喊話,可能仍不足以讓選民把棄保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