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覆育耐熱珊瑚刻不容緩

墾丁潛水教練指出,氣候暖化是珊瑚白化的主因,臺灣高溫上升快速,對珊瑚生長的確是一項挑戰。圖爲民衆前往綠島潛水。(民衆提供/莊哲權臺東傳真)

臺灣周邊海域珊瑚白化問題引發警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2020年有一次全臺珊瑚大白化、2022年也有一次小白化,自然界偶會發生海水溫度飆高,但往往10幾年纔會有一次,近年發生頻率增加,已到了每5、6年出現一次。最近國內開始覆育「耐熱珊瑚」,希望透過對高溫耐受度較高珊瑚的覆育,爲珊瑚自然覆育搶一些時間。

墾丁潛水業者「臺灣潛水」教練陳琦恩指出,2020年珊瑚白化問題是歷年最嚴重,在恆春海域只要下潛10米就能看到一片白,白化程度約有5成,所幸2021年後有逐年轉好。

陳琦恩表示,氣候暖化是珊瑚白化的主因,防曬乳化學成分及工程污泥淤積的影響極小,當水溫不再是30、31度高溫時就會降低白化,但臺灣高溫上升快速,對珊瑚生長的確是一項挑戰。

陳麗淑說,今年閏二月北部海水溫度恢復得慢,在全球海洋高溫警戒的此刻,臺灣北部及東北角海域珊瑚狀況還算穩定,是值得慶幸的事。與新北市漁業處配合的潛水業者也說,今年東北角一帶海域珊瑚白化狀況還算好,不像去年及2020年那麼嚴重。

陳琦恩強調,白化不代表珊瑚死亡,只是個過程,還是有機會恢復,加上有些死亡珊瑚會被藻類覆蓋看不出來,所以未見白化並不代表是好現象,但覆育工作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