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正確認知中國 邁向良性循環
熱門話題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表示,近期中美關係出現一些積極發展勢頭。雙邊高層交往增多,還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以及工商界間溝通管道和出口管制訊息交流機制,直通航班有所增加,人文交流也逐步恢復。美國正確認知和接受中國,是中美關係進入良性循環的前提,是保持兩國關係行穩致遠的不二選擇。
吳士存近日在華盛頓舉辦的「2023中美研究中心年會」上的演講時,作以上表述。他指出,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預言甚至代表大國關係的未來。因爲未來從來不是對歷史的簡單重複;當前仍在持續演進的俄烏衝突和不斷升級的以巴衝突等更是再次表明,衝突戰亂帶給人們的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他進一步稱,中美兩個大國可以超越世界史上曾反覆上演的利益對壘,走向合作共贏,雙方應開闢有別於過去那種資源爭奪、零和博弈式的大國關係。
吳士存認爲,中美兩國學界和戰略界應以前瞻性視野以及使命感,爲兩國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等層面的交流交往獻計獻策、排雷除險。而且從微觀層面來看,中美兩國國內與我一樣深深浸潤感悟兩國友好合作重要性的也大有人在。
吳士存坦言,處於何去何從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確實需要雙方再一次作出選擇。而這對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的命運就掌握在兩國自己手中,美國已在對華遏壓和脫鉤操作中頻頻碰壁,是時候爲雙邊關係採取補救措施了。
吳士存強調,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美國正確認知和接受中國,是中美關係趨於穩定和進入良性循環的基礎和前提。停止以冷戰思維和「國強必霸」邏輯來制定對華政策和與中國打交道,是中美關係避免走向「新冷戰」、保持兩國關係行穩致遠的不二選擇。
他認爲,美方包括一些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在內對中美關係企穩向好的不少期待,他們都清楚意識到中美加強合作、促進雙邊關係健康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歷史再次來到了考驗中美兩國政府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智慧和勇氣的重要關頭。讓我們共同期待中美兩國開創大國和平共處的歷史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