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外資流出中國不會持續太久

在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景氣不振下,近年外資流出中國大陸爲全球所關注。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詹宇波19日在上海中外媒體學術沙龍指出,如果從今年初經濟表現來看,外資流入減少不會持續太久。對於外資擔憂反間諜法,他說,反間諜法應視爲中國法治化進程環節,不應該過度誇大。

詹宇波指出,從大陸商務部、外管局公佈的數據來看,2023年外資流入確實下降,但他認爲如果從其他角度看,不論是與全球外資流出入比,還是與中國2016-2019疫情前對比外資流入對比,中國去年外資流入量仍不算太低。

爲什麼去年外資流入中國會減少?詹宇波分析有四個原因:一是全球經濟不景氣;二是地緣政治帶來寒蟬效應,外資企業都要爲技術限制與管控早做打算;三是疫情間的衝擊效應仍在,雖然疫情在2022年末結束,但國際航班、移民館簽證申請仍未完全恢復正常,這些對外資都有影響;四是中國經濟發展現處新階段與戰略,中國創新、綠色發展已經成爲明確導向,這是內、外資都要適應的變化。

詹宇波說,未來外資可以注意兩個機遇:一是大陸官方不論中央到地方,對外資一直持開放、歡迎態度;二是要觀察中國新舊動能轉換期間給外資提供新機會與市場環境。他以德國車企福斯爲例,該車企一款ID3系列在德國售價是中國市場的兩倍,會導致這種原因,只能理解福斯汽車在陸面臨比德國更高的市場競爭。這意味外資要較好適應參與中國市場,要做到自己本身要創新、提高生產效率。

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戰的走向,詹宇波表示,中美貿易最近變化跟當時狀況已經不一樣,近幾年可以看到中國對東南亞、墨西哥貿易額在上升,這代表通過轉口貿易,中美仍保持很強的聯繫。

針對近年有聲音認爲中國不需要外資,詹宇波說,先前大陸提出雙循環時,確實有中國發展不需要外資參與的聲音,但他認爲,從大陸官方表述可知並非如此,雙循環大戰略跟國內外形勢變化密切相關。此外,沒有任何國家要關上國門,不吸引外資、不涉及國外市場不可想像。美國小院高牆是封閉戰略,相信中國對這一點認識比美國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