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拜習會後「美中核心問題未解決」 :但先求同存異

學者指拜習會後:不一定擱置爭議 但先求同存異。(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於G20閉門會談。國民黨立委江啓臣的啓思民本基金會今就此議題舉行論壇。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爲,拜習會後,美中的核心問題並未解決,「不一定擱置爭議,但先求同存異」,他也呼籲執政黨應尋求與對岸溝通管道,對話不需要建立在互信的前提下,拜習會難道互信很足嗎?過去美蘇談判也有互信嗎?

黃奎博認爲,拜習會後不可能樂觀到能解決基本問題,但能看到雙方都認爲,若關係惡化,將不利於雙方各自成長與發展,因此雙方有意願處理關係,互釋善意動作很多,雙方是鬥而不破。

他也提到臺灣在美中之間扮演的角色,因爲臺灣的角色跟美國國家利益相關,首先,美國想保持高科技領域的優先,因此向臺灣的臺積電等高科技廠招手;第二,美國想維持經貿優勢,雖然臺灣不在印太經濟架構中,但是也跟美國籤臺北21世紀貿易倡議,要臺灣繼續支持美國印太經濟計劃;第三,美國不能喪失印太軍事優勢,臺灣是第一島鏈,因此在三大領域都扮演重要角色。

江啓臣認爲,臺灣不應依靠美中的互動決定我們未來;目前即使各國搭上抗中主流意識,也都保持跟對岸對話以及高層互往,都是爲了緩和氣氛,避免擦槍走火,反觀臺灣,蔡政府執政六年多,沒建立任何官方或半官方溝通管道,前總統李登輝時代都有私下管道,避免一觸即發衝突,蔡政府除了喊口號沒具體作爲。

江啓臣指出,美中臺之間是「兩個三角」的平衡,大三角是美中臺,小三角是藍綠紅三個政黨,要維持兩個三角的平衡,平衡點就是「中華民國」,思考如何擴大「中華民國」這個最大公約數,是維持平衡對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