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城市夢想家的腳步,共赴一場人間春色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2月29日報道

楊柳拂煙,山花爛漫,新燕呢喃,一年中最富有生機與希望的季節又到了。春天讓人不由得遐想遠方、遐想未來,也充滿了再次出發的勇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各地的“夢想家”們又將收拾行囊,離開家鄉,跟隨春天的腳步,追尋內心所願的生活。城市的街道上,總少不了他們行經的車轍;和煦的暖陽裡,也留下一幕幕春風得意正少年的定格。

爲了迎接春天,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慶典儀式,但相同的是感受美好、放飛夢想的心情。在這個充滿朝氣的春日裡,我們走進北京、成都、廣州、杭州等八座城市,體驗各地的春日民俗,從中汲取力量,奔赴屬於你我的春天。

北京:

東方打春牛

在古代觀念中,人與時間、空間相通。按照自然時序的變動,東北正處於由陰盛轉爲陽氣生髮的位置,對應立春時節,也就是說北京城的春天是從東北方迎入城的。

據《大明會典》及《大清會典》記載,明清時期,順天府尹會預先在東直門外製作春牛,並迎入採棚中。皇帝、皇太后、皇后等重要人物則參與祭祀,最後由順天府尹擊碎土牛以示勸課農桑。這是每年春日北京城的一項重要儀式,遠道而來的外國友人也曾記錄這一盛典。

曾舉行“打春牛”的順天府,位於現在的鼓樓東大街 / 視覺中國

如今,北京城春意正濃,雖然打春牛的“春場”不再,但來來往往的逐夢者們依然期盼着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駕車到東邊轉一轉,行駛在古樸厚重的磚瓦紅牆之下,或許便能在明媚春光中感受到與古人的共鳴。

成都:

花朝趕花會

農曆二月十五,被稱爲“花朝”,俗傳爲“百花生日”,同時也是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老成都人在這天便有去青羊宮趕花會、廟會的民俗,稱“趕青羊宮”。

成都青羊宮 / 視覺中國

自唐宋時期,青羊宮就成爲成都人最常去的賞花之處。從每年春節開始直到四月,城內外民衆皆相約前來遊賞。花會期間,人們巡遊郊外,飲酒吃茶,簪花撲蝶,趁此機會“打望”“衝殼子”。到了清末,官方又在花會的基礎上將之改造爲勸業會,展示各類新奇商品,開四川博覽會的先河。

成都人遊春,常去郊外欣賞油菜花 / 視覺中國

青羊宮花會在傳統民俗中萌發出現代性商業,正如最懂“鬆弛感”的成都人,也在驅車趕青羊宮的休閒裡,積蓄着新年追夢的力量。

廣州:

花市大如年

嶺南春意早,素有“行花街大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夕,廣州迎春花市早已花團錦簇,處處流露出春天的氣息。

迎春花市上的花卉種類繁多,按花牌樓、前段、中段和尾段幾個地段出售不同的花種,體現着嶺南文化的兼容。但年桔、水仙和桃花因爲“講意頭”的傳統,依然最受廣府人歡迎。

粵語方言中,“橘”“桔”與“吉”同音,寓意大吉大利;桃花,不僅代表着桃花運,也諧音大展鴻圖;水仙則象徵富貴吉祥,廣東獨有的“花市文學”則由此而來。

廣州荔灣湖公園的水上花市 / 圖蟲創意

早在民國時期,便有記載廣州“夜有花市,遊人如蟻,至徹旦雲”,可見民衆早已把對家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想象,都寄託在了盛放的繁花之中。路過東山口,打開後備箱,放上滿滿的花束,取出吉他彈奏一曲粵音粵調,前路一定如歌如花般絢爛動人。

焜一縷芳香

江浙一帶的迎春儀式充滿了詩意。首先在門上貼上“迎春春來,接福福到”的字樣,有的人家還要“焜春”:將樟樹根片或風乾的樟樹枝點燃,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焜”過去。樟樹的芳香菸氣瀰漫在每個房間,這便是春天的氣息了。

杭州春景,詩意盎然 / 視覺中國

不少地方的迎春活動都有“咬春”一項,杭州人則多以蘿蔔開啓春天的滋味。因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以此勉勵自己新的一年吃苦耐勞,成就理想。

“焜春”“咬春”帶來了嗅覺和味覺裡的春天,接下來就是遊春:鑼鼓隊和儀仗隊打頭陣,四人或八人擡起春牛塑像緊隨其後,整個隊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此時直至端午,正是遊春的好時節,帶着家人賞西湖、訪靈隱,透過車窗,可靜靜欣賞江南的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麗江:

戶戶祝三多

農曆二月初八,是雲南納西族的祭祀三多的節日。三多是納西人的保護神,相傳他騎白馬、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幫助納西民族開疆立業,是一位驍勇戰神,他也因此成爲玉龍雪山和納西民族精神的化身。

玉龍雪山,在納西語中被稱爲“歐魯”,代表“天山” / 視覺中國

這天一大早,遠近的納西族人和三多信仰者,都雲集到麗江白沙三多閣。白天,東巴們吹螺擊鼓,誦唸經文,人們以美酒和肉食作爲祭品,求願三多神護佑納西人幸福安泰、人畜興旺。夜晚,大家則穿着披星戴月服飾,手拉手圍着篝火跳“阿哩哩”舞蹈。

位於麗江的東巴萬神園,根據納西族的自然哲學理念而建 / 圖蟲創意

三多節不僅是祭祀節日,也是集歌舞、廟會、踏青、農貿於一體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除了祭拜活動,人們還郊遊野餐,以賽馬、對歌等形式歡慶。春天的麗江,以玉龍作枕、金沙當帶,野炊升起嫋嫋青煙,高歌踏舞不捨晝夜,共同繪出盛世夢想家的圖景。

廈門:

迎神拜春忙

在福建廈門,拜春儀式格外隆重,這也是春日最爲盛行的活動之一。人們會提前在門口擺放鮮花、水果、糖果等物品,清早洗淨門面,拜堂祭神,燃放鞭炮,獻上祭品,以此迎接神仙下凡,也宣告春天的到來。

廈門朝天宮,曾有迎春開墨的活動儀式 / 視覺中國

而客家地區則會在正月二十或雨水節氣前後過“天穿節”。爲紀念女媧補天,女性長輩用麪粉做出圓而薄的餅子,繫上紅絲線拋到自家的屋頂上,或掛在屋檐下,祈禱蒼天保佑“屋無穿漏”。

在漳州、廈門、龍巖等客家地區,常見“田螺坑”狀的土樓 / 視覺中國

此外,有的人家春日裡要放“立春炮”,以震撼聲響驅走一年的黴運和邪氣。有的還要吃“立春面”和“春餅”,這一般是由家庭自己種植的紅薯、小麥、豆腐等製作而成,味道淳樸卻回味悠長。一口咬下去,便會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與溫暖,也凸顯着福建人在追夢路上崇尚節儉、勤勞和務實的精神。

上海:

“嗲”味吃春菜

中國人講究“不食不時”,吃食要當季、合時宜。講腔調、懂生活的上海人,從春天開始便駕着車駛向郊外,把自然搬上餐桌——那滋味,老“嗲”的。

破土而出的春筍,貯藏着春日的鮮美 / 視覺中國

水靈靈的薺菜,與年糕最爲相配;不起眼的草頭,帶着童年回憶的濾鏡。春分嚐鮮,那當然得是“桃花鱖魚馬蘭頭”;清明時節,艾草製成的青團家家必備。還有味道濃郁的香椿、“篤”上兩三個鐘頭而鮮味盡顯的春筍......將這一口春菜從田間地頭送進嘴裡的時候,春天才是真的到了。

在上海的早春時節,不妨帶着青團,來上一場說走就走的春日野營 / 視覺中國

春分這天,還有不少上海人要“粘雀子嘴”,其實也就是吃湯圓。以前種地的農民們會在春分這一日放假,將煮好的湯圓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用來粘住鳥雀的嘴以免破壞莊稼,因此春分吃湯圓的習俗也就保留了下來。

西安:

萬家鬧社火

關中春日最熱鬧的一件事,便是鬧社火。臘月裡,人們就開始謀劃,到了年跟前,先是在自家村裡熱鬧,敲鑼打鼓,後來就變成了到周圍各村去逗場子。隨即各村就一拍即合,選定日子,碰頭商量定下社火大事。

西安青龍寺,著名賞櫻花聖地,曾是社火表演的舉辦地 / 圖蟲創意

有本領的人這時都站了出來:劃旱船的人要綁架子、糊船身,編唱詞組織排練;耍獅子的多是村裡後生,跟着大師傅上陣;踩高蹺驚險刺激,也總有人躍躍欲試。還有扭秧歌、打鐵花、騎竹馬......各種表演不一而足,圍觀的人陣陣叫好。人數最多的是儀仗隊,家家都要出一個人,扮上相顯精神。

舞獅鬧社火,藝高人膽大 / 視覺中國

社火蘊含着勞動人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這是古代中國人的立身之本。在一年的開始鬧社火,是爲了祈求五穀豐登、萬事如意。而調動全村人一起參加的儀式,也增添了每一位村民對於家與村莊的認同感和集體記憶。

春日:

城市夢想家

走進北京、成都、廣州、杭州等八座城市,我們探訪各地春日民俗,聆聽各地絢爛繽紛的春日狂想曲。與舊年揮手告別,在活潑熱鬧的春日裡啓程新一年的夢想。這段春意盎然的旅途,吉利銀河E8與你同行。

新春伊始,吉利銀河E8聯合本站,在微博發起#夢想家主題攝影大賽#。我們駕駛吉利銀河E8漫遊上述八座城市,在車輪上品味每一座城市的獨特氣韻,也在飛馳的路途中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希望。

全國各地的“夢想家”,也在活動主題下分享了駕駛吉利銀河E8的新春之旅。

有人自駕回家過年,智能導航幫助車輛避開春運的擁堵路段,座椅與懸掛系統能緩解長途駕駛的疲憊,寬敞的車內空間讓家人們盡享舒適,超清大屏多種娛樂,使回家的路途不再枯燥無趣。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有吉利銀河E8守護,全家人都其樂融融。

有人在8D山城熱辣滾燙,網紅城市網紅車,挑戰“黃色法拉利”也難行的彎道窄巷。吉利銀河E8的時尚內飾,與賽博朋克都市相得益彰。優秀的駕駛性能,讓你在只分上下不分南北的魔幻城市也能風馳電掣,做最酷的“重慶崽兒”。

在熱辣滾燙的8D山城,坐上開往春天的列車 / 視覺中國

有人駛向山水名勝,這一屆年輕人DNA覺醒,愛上中式美學。趁着春天,正適合開着吉利銀河E8,尋訪最美春光。中國氣韻的車身設計,融合於靜謐的山水之間也不突兀。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以車轍丈量大地的廣度,借車窗飽覽山河的壯麗。

也有人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享受着生活裡的“小確幸”。不管是通勤上下班,還是春日三五好友小聚,都有吉利銀河E8的陪伴。顏值與實力並存的它,支持着你的每一個夢想,無言卻有力量;也願意和你一起暫時駐足,打卡此刻的美好。

如果說新年總是與家聯繫在一起,那麼春天就和播種夢想密不可分。舊年已過,新年初啓,與家人、與夢想、與吉利銀河E8爲伴,共同踏上追尋春天的旅程吧。

點擊查看 (來源:本站汽車)

撰文 | 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