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下座神山 生技醫療業可期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商銀行、跨國投資銀行長期看好醫療生技業主因

受到產業及市場趨勢的推動,AI題材仍是今年主場,投資市場除臺灣相對成熟、熱絡的科技業受惠於AI議題,跨國投資銀行及外銀皆看好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崛起,看好原因與AI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過去跨國投行在臺灣企業併購與資本市場交易的業務以科技業爲重心,佔60%~70%,隨疫情發展,板塊已逐漸挪移,甚至期望進一步發掘醫療生技業之中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摩根大通臺灣投資銀行業務主管陳宣任表示,由J.P Morgan與Berkeley Public Health等共同舉辦的臺灣第一屆「Healthcare Conference Taipei 2024」,首度在臺灣舉行的健康醫療產業盛會吸引40家醫療生技公司的參與,其中20%~30%爲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等地的企業,旨在促進生技公司、投資人與學者之間的交流,爲臺灣生技醫療產業帶來更多機會,其中就有超過20%以上的企業簡報內容與AI相關。

近年來亞洲地區的生技產業以日本爲代表備受矚目,臺灣則因醫療技術發展、衆多的醫療人才、科技公司和AI發展逐漸成熟而受到國際關注,不僅來自投資人,也包括學術機構和科技領域的專業人才做出貢獻,這對於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長期發展具積極意義。

生技產業的崛起與科技發展、AI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科技相關產業的支援和穩定的現金流,爲這些生技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而投行在臺灣方面將業務板塊焦點由佔比60%~70%的科技業分散至生技業,最明顯的改變是新冠疫情,雖然目前疫情已成過去,但在疫情期間對疫苗與藥物的研發,促使臺灣的醫療生技業快速發展。

星展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隨着臺灣邁向高齡化,醫療健康護理支出也逐年上升,銀髮經濟長期需求存在,爲醫療生技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法國巴黎集團認爲,從藥物開發到患者治療,AI技術已經影響到醫療領域的各個層面,可以預期未來個人化醫療將進入大規模應用,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並減輕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對醫療保健系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