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衆股份:錨定政企市場,從雲通信到場景化通信

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記者 王嘉浩)近年來,在數字經濟浪潮的推動下,雲通信行業駛入發展“快車道”。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雲通信市場規模爲357億元,較2015年實現翻倍,預計2024年規模可增至1015億元;同時,我國雲通信滲透率還不足3%,相比歐美髮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推動行業發展的,從來不只單方面。因新冠疫情誕生的居家辦公政策,從側面加深了用戶和企業對雲服務的依賴程度,並推動使用量的激增。據機構調研數據顯示,57%的企業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未來將會比原計劃增加更多的雲使用量。

政策及技術支持、下游需求旺盛,發展穩定向好的行業企業,均想在資本市場尋得更多關注,通過融資等實現技術突破與市場擴張。但國內智能雲通信代表企業、新三板明星企業訊衆股份,卻於今年10月按下衝刺北交所的“暫停鍵”,此舉引發關注。

如今,訊衆股份現階段經營狀況如何?競爭優勢何在?未來有何戰略走向?帶着疑問,記者走訪了該公司。

挑戰和機遇並存,新的增長點落於何處?

公開資料顯示,訊衆股份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首批專注於企業通信領域的雲服務提供商,2014年從中小企業的呼叫管理服務,轉向爲移動互聯網提供雲通信服務。2018年通過內部孵化和併購的方式,補充了呼叫中心智能化、視頻會議、及呼叫運營服務板塊,成爲國內少有的可以提供一站式、多元化雲通信服務的企業。

訊衆股份成爲國內雲通信行業的代表企業之一,從其業績便可看出,2019年至2021年的營收分別爲8.48億元、9.66億元、9.9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341萬元、6135萬元、739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從0.67升爲0.87,毛利率從17.95%漲爲18.51%,各數據漲勢明顯。同時負債率顯著降低,從25.21%降至20.84%。與已上市的相關可比公司對比,其2021年營收規模與利潤規模處於中等水平。

數據來源:訊衆股份2022年招股書

“行業挑戰很明顯:巨頭的涌入,帶來了更激烈的競爭,移動互聯網的增量空間也有限。但行業門檻一直存在,想要入局並站穩腳跟也不是易事,除快速革新的應用技術、不斷創新的業務模式外,日趨嚴格的政策監管、長久積澱的行業經驗等,都是短期內不好跨過的檻。”面對記者的相關疑問,訊衆股份董事長樸聖根一一答覆。

近三年業務收入都在7億元以上的雲通信能力平臺業務,佔據訊衆股份營業額的70-80%左右。該業績表現已經使訊衆股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落在哪裡?”或許也是當下的重點關注。

“從雲通信PaSS能力提供向‘場景化通信服務’的轉變,聚焦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化時代的通信底座,將會是公司下一步的發展重心。”樸聖根表示,場景化的通信服務是通信能力不斷與 AI新技術融合、面向業務場景,面向垂直行業整合的產物。 “此前,我們的通信能力講資源、講通道。現在我們在公司強大資源能力的基礎上,融合通信技術和 IT智能化技術,一是用新技術賦能,將通信連接能力與AI、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融合,提高產品的智能化屬性;二是將短信、語音、物聯網連接等基礎通信能力,結合客戶的業務場景,形成專注於垂直領域的場景化服務,更能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

同時,場景化通信服務的對象是數字政府和數字企業,未來訊衆股份會基於5G通信中臺的場景化服務,向用戶提供信息即服務,通信即應用的服務能力,像問卷調研、一鍵繳費、反詐阻止、隱私通信等場景化服務,擺脫傳統依賴APP、小程序、公衆號的互聯網服務模式,開創“一號通辦”的數字化時代的服務新模式。

“另外,我們非常看好5G視頻通話、5G消息的服務模式,這種基於用戶手機號碼的融合通信服務,隨着產業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一定會有巨大的增量空間。”樸聖根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我國數字政府的發展給出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是實現目標的有效抓手之一。

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我國已形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數字經濟戰略體系,逐步成爲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而產業數字化這一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21年,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81.7%,佔GDP比重32.5%,其轉型已持續向縱深加速發展。

而新基建作爲數字經濟的基石,近年來所匹配的投資也不斷增長,據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已有近70家中央企業超過700戶的子企業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布局,2021年投資超過4000億元,“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超過10萬億元。

新基建“藍海”背景下,發展邏輯何在?

在訊衆股份的發展歷程中,把握機遇並快速部署或許是其優勢之一。記者瞭解到,2015年,網約車行業大發展之際,其通過API和SDK的接口調用,把傳統通信能力互聯網化,讓企業通過APP可直接調用通信能力。至此,行業痛點得到解決,訊衆股份也踩準商機,從2015年營收0.75億元到2018年的營收8億元,4年實現10倍增長。

在新形勢和新挑戰下,訊衆股份能否延續該增長速率?未來業務的增長邏輯又是否清晰?在移動互聯網增量空間變小、市場趨於飽和的背景下,國家新基建和信創市場顯然更具備想象力。

“新基建是藍海,從政策便可看出,明年各地方政府在新基建方面的投入,可能會出現翻倍的情況。”作爲“掌舵人”的樸聖根表示,未來政企市場競爭較激烈,但市場空間足夠大,而且訊衆股份優勢也很明顯。

從訊衆股份股權結構看,前十大股東中有半數爲國資背景。“國家隊”的入股,助其主動抓牢這一新的增量空間。從地方招商引資來看,訊衆近年來陸續與蘇州、遼陽、德陽、馬鞍山、合肥、徐州等地方政府相繼簽訂合作,並在當地佈局了區域數字化項目,進行本地化團隊運營。

據瞭解,訊衆股份目前已在上述區域開展多項合作,例如協助地方監管部門開展化工園區應急安全管理;協助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明廚亮竈”的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協助學校開展“教育三安”,解決中小學生面臨的校園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問題;協助相關部門對獨居老人門、窗、水位、天然氣、生命體徵進行檢測,做到及時預警。

對於支撐新業務所需的技術團隊搭建,樸聖根說:“我們的研發團隊分爲兩個部,一個是基礎研發,主要做平臺底層開發、技術支撐;另一個是應用研發,這裡麪包括行業智能化的應用研發和業務應用研發,目前業務應用研發是下放在區域子公司的”。

結合其招股書和2022年半年報數據,其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投入2517.4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36%,該數字與2019年全年投入的2728.7萬元幾乎持平;另外其今年研發人員58人,較去年增長10人,較2020年增長15人,均呈遞增狀態。

此外,今年上半年以來,訊衆股份陸續取得多項關鍵認證:被認定爲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了國際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2.0五級評估,同時還完成了聯絡中心軟件與主流國產芯片、服務器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的兼容性適配認證。

另外,訊衆股份的另一大業務板塊——聯絡中心智能化服務,特別是智能語音質檢和實時輔助,近年來也在憑藉逐步積累的產品優勢,及項目交付上的服務優勢,持續提升產品的行業應用廣度和深度,也包括業內的影響力。“隨着跟百度智能雲合作的深入,這部分業務收入也將逐步提升”。

近年來,訊衆股份不斷加大技術人員的引進與培養力度,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實力,對外與政府、互聯網巨頭及第三方服務商建立深度綁定與合作,強化生態運營能力;同時,作爲中國通信協會會員單位,與上級主管部門積極互動,提升對政策的解讀能力,從而降低政策誤判與經營風險。

“在我們行業中,有剛開始很大的企業慢慢倒掉的例子,所以我們不敢鬆懈。作爲管理者,一是要規劃好未來的戰略方向,二是提升管理能力,抓執行落實”。採訪最後,樸聖根還表示,對於像訊衆這樣的企業來說,學習能力也很重要,“這也是我們在每個階段的變革中,能迅速抓住機遇、轉危爲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