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粵企羣像:“廣東造”圈粉全球客商

作 者丨吳佳楠

編 輯丨於長洹

第135屆廣交會第一期即將閉幕。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截至4月18日,累計已有來自全球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244名境外採購商線下到會,創下歷史新高。

“這是我第10次來廣交會,是廣州的老朋友了,每次來廣交會都能帶回去許多有趣又有質量的產品。”在本次廣交會上,拖着18寸行李箱的俄羅斯客商Alex穿梭在各個展位中。廣交會第一期舉行5天,他每天都沒有落下,行李箱幾乎每天都被塞滿。

在本屆以“先進製造”爲主題的廣交會第一期上,參展企業近3600家,各家企業都使出“十八般武藝”以贏得海外客商的青睞。在這之中,一批廣東企業集中發力先進製造,“新三樣”企業紛紛亮相、新賽道企業蓄勢待發、新動能企業拓展空間,現場涌動着粵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浪。

“現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在海內外很火,公司開發的剎車清洗劑產品就是跟着新能源前沿趨勢做的更新迭代,希望今年能在廣交會實現30%的業務增量。”深圳市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夏經理表示,廣交會到處都是商機,儘管企業產品屬於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細分領域,但仍能在這裡找到不少外商。

“我們很多客戶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次提前約了不少老客戶來廣交會見面,他們都想來線下確認產品細節和訂單後續跟進情況。”珠海全達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彭鳳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說,去年公司近4000萬美金的出口額就有不少客戶是通過廣交會建立的聯繫,每年公司會根據廣交會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需求,針對性開發產品功能,增強了外商採購的信心。

搶佔出海新賽道

廣東省工信廳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16.88萬臺(套),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全國每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廣東造”。如此龐大的製造產能,“出海”成爲廣東機器人企業的標配,這在廣交會上可見一斑。

“這臺機器人能載重多少?用在什麼場景?價格如何?”在通用技術中輕公司的展位前,一臺能承重300公斤的物流機器人引來衆多采購商上前好奇發問,擁有多年參展經驗的公司海外業務負責人肖歡在現場忙得應接不暇。“今天一個早上就接待了50多個有意向合作的採購商。”肖歡說。

這是一家從事機器人等輕工業品進出口貿易的企業,近年來進軍機器人海外市場,研發了多款機器人產品。“廣東製造有着獨特的優勢,國際市場對企業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一直呈上升態勢。”肖歡表示,企業近兩年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無需鋪設傳統運行軌道,無需進行場地改造,進入到廠房後即可實現當天調試,爲製造業客戶節省安裝改造成本,降低對生產車間的影響,也進一步刺激了海外市場的購置需求。

據肖歡介紹,公司從2020年就開始做機器人出海,主要面向歐美、韓國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出口送餐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產品,從2022年開始就切換爲工業機器人賽道,此類機器人在拉美和東南亞地區十分熱銷。“每年我們帶來的機器人新產品,採購商看到了甚至想直接抱走。”肖歡說。

通用技術中輕公司展示的機器人產品。攝/吳佳楠

同樣關注機器人出海賽道的廣州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則帶來了萌翻全場的派寶機器人。只見派寶機器人不僅可以在音樂伴奏下律動搖擺,還能化身國際小使者,爲外商提供智能引導服務,引來不少外國客商前來拍照打卡。

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目前派寶機器人可在迎賓接待、安保巡邏、清潔消毒、物流配送等多個應用場景落地,產品已成功出口到全球五大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衆多國際知名經銷商的重點採購目標。

本屆廣交會上,除了一批粵企聚焦十分吸睛的機器人新賽道外,不少廣東企業則聚焦新能源、儲能等新賽道,展現出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碰撞出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的新火花。

“這次我們帶來了企業的新產品鈉離子電池,對比上次參展帶來的鋰離子電池,這款電池安全性和性價比都更高,並且可以做到最低溫零下40度放電,可適應多種儲能場景。”東莞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玲瑋介紹,公司每一款儲能電池的研發都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設計、反覆測試,去年企業在廣交會達成了數十萬美金的合作,今年廣交會的人流明顯多了,有望達成更多的合作。

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算是廣交會的“全勤生”。“我們已經是第78次參加廣交會了,爲適應當下儲能行業發展,每次參展我們都會攜帶儲能電池新品集中亮相。”虎頭公司對外負責人介紹,公司每年在儲能生產研發上都持續加大資金投入,這次帶來的儲能櫃採用了業內最先進的液冷技術,產品可適用於國內外高用電量的工商業場景,熱銷於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創新助企“反向出海”

能使鮮花維持25天不幹癟的鮮花冰箱,能讓紡織工人解放雙手的數碼刺繡機、能實現遠程自動操縱的食物處理器……廣東企業在廣交會上演的出海產品衆生相,引得不少海外採購商感嘆“相見恨晚”。

而從數據上也可察覺到廣東出海的“熱辣滾燙”。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萬億元,規模居全國首位,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0.1%,增速高於全國7個百分點。

進出口數據亮眼的背後,離不開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廣東製造”走俏海外。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走訪廣交會各廣東企業展位時發現,不少外貿企業從過去代工起家、貼牌出海,到如今憑藉技術優勢,自創品牌推動企業“反向出海”。

“上世紀90年代不少企業還在做代工貼牌出海的時候,我們就重金自創品牌開拓國內和海外市場,現在形成了國內國際市場‘兩條腿走路’的業務架構。”艾美特集團董事長史瑞斌表示,現在公司和全球60多個國家的採購商都有業務往來,這次廣交會到訪展位的人流量比往年都更多,上午剛開展就有10家基本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客戶。

艾美特展示的系列循環扇。攝/吳佳楠

本次廣交會,艾美特展示了“海豚”系列循環扇,該產品不僅擁有模仿海豚嬉戲吐圈圈造型的海豚環藝術燈,還首次應用海風模式,運用Air-clean等離子換新技術,真正還原海邊舒適風感,可實現20m超遠循環風。

在史瑞斌看來,能把傳統風扇行業變成更具價值的循環扇新品類,讓艾美特品牌“叫響”全球,保持市佔率領先,離不開公司近年來追求新質的創新和升級,實現產品的“反向出海”。

“我們對產品的創新和研發十分重視,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整個營業收入的5%。”史瑞斌介紹,在風扇這一細分領域,艾美特不斷嘗試新材料的應用以及對超前導熱技術的攻堅,有些材料甚至從航天科技演化而來,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保持品牌創新力,激發海外市場活力。

無獨有偶,格力電器同樣將自主創新和品牌發展作爲企業出海“必殺技”。“近年來,格力順應全球‘雙碳’浪潮,憑藉不斷完善的品質管理,打造出海自主品牌,逐步提高在中東、東南亞、拉美等海外市場的市場份額。”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格力產品已銷往全球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自主品牌佔比近七成。

“風口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年均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5%以上,公司自研生產的玻璃減薄保護膜不僅在京東方、天馬等國內摺疊屏頭部廠家廣受歡迎,在海外市場也獲得好評。”廣東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亦健介紹,展位天天都有采購商來詢價,今年有望在廣交會實現出口成交額的新高度。

如今,廣交會上熙熙攘攘的人潮能帶來無限商機已成爲共識,虹吸着衆多含金量高的外貿企業通過這一平臺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們常年在香港辦展,今年將辦展主戰場轉移到廣交會。這次讓我十分驚歎的是,來參展的不止有國內供應商,甚至還有海外的供應商進口展,廣交會彷彿凝聚了全球力量,共同助推行業往更高層次發展。”史瑞斌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黃麗鴻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