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國宅拖6年終重建開工 柯文哲:最難的是與居民溝通

臺北最大海砂社區延壽國宅K區,終於重啓動工。(圖/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北市松山區的延壽國宅一度爲臺北市最大海砂屋社區,如今將重新開工,市長柯文哲12日出席「延壽國宅K區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時表示,其實北市都更如果扣掉與居民溝通所費時間,「在臺北市申請一個建照,效率是世界排名第三」,最重要的還是溝通。

都發局表示,延壽國宅共有6區,本次開工爲延壽國宅K區,該區在民國89年經鑑定爲海砂屋,101年市府覈准劃定更新單元,103年覈定都市更新事業計劃,105年覈定權利變換計劃,106年領得建造執照。重建工程預計施工期間2年,可望109年初前完工,更新後興建2棟13層及1棟15層大樓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希望完工後可以提供給市民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他指出,依據資料顯示,延壽國宅K區從民國101年經過市府覈准劃定更新單元,經過都市更新事業計劃、權利變換計劃的核定,一直到106年才領得建築執照。對於光在政府內部的審查程序就耗費近6年,他笑着跟都發局長林洲民說,「我們還要再改進。」

▲除了政府行政效率,柯文哲認爲,都更最難的市和居民溝通。(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除了認爲政府審查程序還要改進外、不應讓政府的審查程序成爲都市更新的障礙外,柯文哲也說,所有都更案件最困難的就是溝通和整合,這次可以順利開工,實施者有做到良好的溝通才是最主要成功的因素

最後,柯文哲也提醒實施者中華工程務必注重品質,畢竟當初此建物就是被判定成海砂屋,才展開重建之路。此外原住戶若遭拆,每一戶都有20萬元補助,他希望符合資格的原住戶,可以趕緊來辦理

會後受訪時,柯文哲坦言,其實自己認爲都更最困難的還是和原居民的溝通,行政效率要變快當然很容易,「按照世界銀行最新發布數據臺灣在申請建築許可指標上,便利度在世界上排名第3名」,他上任後經過這3年多來的改正和努力,系統也大概沒什麼問題,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跟原住戶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