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不應成爲“高價”標籤,打開4種思維途徑,讓研學回歸初衷

引言

今年暑假,打着“研學遊、名校遊”旗號的夏令營特別地火爆,可在火爆現象的背後,卻是亂象橫生、問題多多。

不可否認,在暑假,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把孩子帶出家門,走出去,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對孩子成長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情。抱着這種想法的家長,爲了孩子,一咬牙就爲孩子報了看起來高大上、價格也不便宜的研學夏令營。

但問題在於很多研學機構是“掛羊頭賣狗肉”,比如,最近在網絡上就接連曝光了多起和研學有關的事件,有家長感慨,花了5000元的清北夏令營,卻連個校門也沒能進去,這和當初研學機構的宣傳差了不止十萬八千里。

可即便那些能走進北大清華校門的孩子,很多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只能算是大學“半日遊或一日遊”,和真正的研學相差甚遠。而且在這光鮮的研學之旅的背後,還有很多的“貓膩”不爲人知,損害的往往是家長和孩子的切身利益。

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機構和旅行團將研學旅行作爲商業項目進行推廣和銷售,高價收費已然成爲了常態。

看着動輒上萬的高價研學費用,很多網友不禁感到困惑:在暑假有沒有必要花大價錢爲孩子報高價研學班?

01

隨着暑假的來臨,研學旅行已逐漸成爲很多家長關注的熱點話題。

然而,近年來,高價研學旅行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有人認爲,高價研學旅行能夠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體驗,有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也有人認爲,高價研學旅行過於商業化,過度強調體驗和刺激,卻忽視了教育的本質。

從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來說,相比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如果是規範的研學旅行,確實可爲孩子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和資源,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和體驗學科知識。例如,讓孩子參觀名校、博物館、大型實驗室、科技型企業等,與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和互動,深入瞭解實際運作和應用等。

這種實地考察和體驗,在某種程度上,能讓孩子零距離接觸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信息,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拓寬孩子的學習視野。

然而,再好的“美食”,一旦變了味,就讓人怎麼也“咽”不下了。

最讓人詬病的是,家長花了高價,得到的卻是不匹配的低質服務。

現在很多高價研學班過於商業化,追求的是和一般旅遊並無兩樣的表面刺激和體驗,卻忽視了最爲核心的教育價值,比如,過於注重景點的選擇,在排隊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走馬觀花的居多,孩子根本就無暇帶着思考去體驗、去感受,更談不上培養綜合素養和能力。

此外,一些高價研學旅行項目還存在過於強調“看得見、摸得着”的體驗,而忽視了學生的內在成長和發展。比如,所謂的“深度體驗北大清華校園文化”,實則不過是在北大清華大學校門合個影,好一點的就是讓孩子到大學裡面走一圈就完事了。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這和研學之旅的初衷完全不搭槓。

研學旅行本身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高價研學旅行無疑成爲很多普通家庭難以跨越的門檻,高昂的費用使得很多家庭都無法承擔,只能默默地遠離,這可能導致很多孩子錯過寶貴的學習機會。

教育應該是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體驗,但高價研學旅行的存在,卻加劇了教育的不平等現象,

02

那麼,如何解決高價研學旅行帶來的問題呢?以下四種思維途徑爲我們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

1.家長要理性對待研學旅行,不盲目追求高價項目

研學旅行和一般意義上的旅行還是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前面已經提到,研學之旅的主要目的並不單純是爲了旅遊,而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引領下獲得特定的教育體驗和探究。

一些高價旅行機構爲了追求高收益,過分強調豪華住宿和奢侈體驗,卻忽視了滿足孩子對於有價值的學習經歷的需求。

這種商業化的做法不僅導致高昂的費用,讓普通家庭的孩子無力享受同樣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此外,也容易讓孩子產生浮躁和虛假的體驗感,這些都和教育部提出的研學核心理念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對家長來說,在評估高價研學旅行的必要性時保持足夠的理性,不盲目去追求高價項目。

2.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研學旅行項目的監管和評估力度

要靠家長個體的力量去監督校外研學機構,顯然不現實。

教育部門在這方面應該是主導者和監督者,要加強對研學旅行項目的監督和評估力度,以確保研學旅行的質量和價值。

對校外研學機構來說,既然研學是面對學生的特殊行業,更應該遵循合理的定價原則,提供透明的費用和優質的服務,儘可能地降低研學旅行的價格,讓更多的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確保有更多的學生能夠公平地享受高質量研學的機會。

3.校外研學機構應關注研學旅行的教育效果

一個優質研學之旅,更注重在師生的共同體驗和探究中,去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校外研學機構來說,不是關注所謂景點旅遊(旅遊主要是旅行團的任務,而不是研學團的任務),應該更加關注教育的本質,把重心放在設計合理的研學目標和活動,確保孩子在參與研學旅行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4.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推動公平和可持續的研學旅行的發展

個人認爲,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平衡教育資源的公平與高質量研學旅行的提供。

無論價格如何,研學旅行都應該能夠幫助孩子深入瞭解學科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而不是花了高價卻只能獲得不相匹配的低質服務。

從更長遠的教育發展來說,我們也要鼓勵教育部門和學校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和教育資源,在暑期開展更多的低價、甚至是免費的高質量研學活動,造福更多普通家庭中的孩子,從而推動公平和可持續的研學旅行的發展。

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家長應該對高價研學旅行保持理性的態度,擦亮眼睛,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高價研學旅行,不輕易被校外研學機構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