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八今晚開播!24集抗戰喜劇來襲,4位國家一級演員坐鎮,該火了

說到抗戰喜劇,很多人都會想到《三毛從軍記》《巧奔妙逃》《舉起手來!》等喜劇電影。

這些充滿喜感,同時又帶着深邃、厚重、反思的作品,也成爲了熒幕上的經典。

然而相比抗戰喜劇電影,經典抗戰喜劇電視劇就少得多。

近年來在古偶、玄幻多向夾擊下,抗戰喜劇這種類型幾近消失,成爲明日黃花。

前面那些高口碑抗戰喜劇,無一不是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老片。

掐指算算,上一部抗戰喜劇連續劇的口碑神作,還是2007年的《地下交通站》,

哪怕是破8的作品,都已經是2012年黃渤領銜的《民兵葛二蛋》了。

觀衆什麼時候能有好戲看?

好在今晚,央視八套就有一部24集抗戰喜劇要開播,它就是蔣龍、史策、秦海璐主演的《狗剩快跑》。加上尤勇智、劉佩琦、李夢男,光是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四位。

央八大劇,開年很火。

一部《繁花》,極盡高級,帶領國劇審美,上了一個臺階。

一部《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極盡狗血,一個“老三兒”劇情,帶整部劇徹底破圈,收視一路破2,全網熱議。

終於,該輪到央視傳統強項上場了,當年的《跨過鴨綠江》《大決戰》等戰爭劇在央八重播,都曾拿下不俗收視。

那麼,這部《狗剩快跑》能重現昔日抗戰喜劇的榮光嗎?

相比之前的狗血大劇,要爆,有難度。

但,這劇該播,值得播。

而且很有可能。

做好了——又能重振一張昔日的國劇王牌。

不等今晚了,狗剩沒跑,咱先搶個跑,拿拿味兒。

一、故事:冒名參軍、全村打鬼子,是經典抗戰喜劇內味兒

《狗剩快跑》,改編自抗戰輕喜劇《我不是王毛》,電影豆瓣評分8.0分,不低。

看劇名,《狗剩快跑》,更突出了喜劇色彩。

看海報,蔣龍扛旗被狗追着跑,蔣易掛着鞭炮跑,喜劇氛圍出來了。

那這部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男主狗剩自小被王大舉收養,卻被養父嫌棄。

爲了賺錢娶杏兒,危急關頭他站出來,替傻弟弟王毛當兵。

也喜歡杏兒的楊三知道後,忽悠狗剩參加了沒有徵兵費的新四軍。

多次想當逃兵,也在經歷了多次戰爭的狗剩,

逐漸認識到新四軍與其他部隊不同。

日軍殘酷殺害了狗剩未婚妻杏兒和王毛,

喚醒了狗剩的血性,他和楊三、杏兒的父親王大舉以及其他被日軍殘害的村民聯合起來,

一起撕破日本兵的真實嘴臉。

在大年三十發起的抗日行動中,村民們將自家釀的酒改裝成炸彈,在狗剩和楊三帶領的抗日隊伍下,火燒日軍軍營。

行動異常慘烈、死傷嚴重,但狗剩也因此得到了洗禮和成長。

他終於明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痞裡痞氣的小村民成長爲合格的戰士。

結合原版電影和製作特輯,不難看出本劇三大看點:

一是黑色幽默喜劇。

很多觀衆說,抗戰這麼嚴肅怎麼能拍喜劇?

這話我不同意,抗戰、戰爭一定是悲情嚴肅的,但喜劇不一定只是逗樂。

講述集中營故事的《美麗人生》題材嚴肅不嚴肅?可羅伯託·貝尼尼照樣把它拍成了傳世喜劇,豆瓣135萬人爲影片打出了9.5分。

《巧奔妙逃》生死關頭嚴肅不嚴肅?卻在魏宗萬等實力派的演繹下,誕生了初代棉花天團這樣的絕妙喜劇段落。

只要將黑色幽默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輕佻也不失分量,喜劇照樣有力量 。

本劇一大看點,就是一羣新生代喜劇演員,如何演出一個抗戰中的喜劇故事。讓觀衆笑,又讓觀衆哭。

二是小人物成長。

小人物喜劇,始終是最打動人的喜劇類型,本劇最大的看點,就是狗剩如何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爲革命戰士的過程。

三是戰爭場景。

除了喜劇,本劇也是一部抗戰劇。

本劇導演王新軍 ,曾拍出戰爭大劇《河山》,他操刀,就不可能只拍輕鬆逗趣的喜劇鬥嘴,肯定要拍硬場面。

從製作特輯看 ,也確實不乏大規模的戰爭場面調度。

對於喜歡抗戰劇的觀衆來說,《狗剩快跑》,一樣有戲。

二、演員:新生代喜劇演員+實力派,4位國家一級演員坐鎮

人物是一部抗戰喜劇的魂,塑造好人物,才能出彩。

尤其是以人名命名的抗戰作品,《三毛從軍記》有三毛,《民兵葛二蛋》有葛二蛋,《狗剩快跑》有誰?

本劇編劇李海江正是《我不是王毛》電影的原編劇,故事穩了。

導演王新軍代表作《河山》,這部劇,也應該是近幾年抗戰劇中的代表作了,但不同於前者的選角,找的都是實力派。

《狗剩快跑》陣容主打的就是一個新老搭配。

但這個新,並不是古偶、現偶劇經常採用的頂流+實力派的新,而是新生代喜劇演員。

咱們先說主演,第一位,男主蔣龍

憑《喜劇大賽》出圈後,這兩年蔣龍新作不斷,在《了不起的夜晚》、《熱烈》與《再見,李可樂》中,他的表現都足夠搶眼,尤其是喜劇表演夠自然,不會硬搞笑。

《狗剩快跑》中的男主狗剩,無論是外形還是人設,他的適配度都極高。

但要演好這個原本只掙軍餉“不爭光”、只要錢財“不要命”的愣頭青,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後半段的角色昇華部分,更是考驗演技。

但如果這個角色蔣龍拿住了,就真的跑出來了。

第二位,女主史策

很少人知道,史策其實是北舞音樂劇專業畢業的。

喜劇成名後,從《故鄉,別來無恙》到《黑土無言》,她的正劇演出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一槍擊斃女殺手金珠花的女警周琪,應該讓觀衆看到了她的表演實力。

本劇她的角色單戀狗剩,對狗剩發起了迅猛的追求。

王新軍把這兩位一塊兒找來,顯然是要把新生代喜劇人的源頭活水放進來,但光他們還不夠,所以又找來了四位國家一級演員壓陣。

其一,秦海璐

所謂上陣夫妻兵,這幾年王新軍的劇中,幾乎都有秦海璐。

作爲內娛公認的演技派,秦海璐成名很早,第一次演電影,年紀輕輕就拿下影后,但她的表演事業卻經歷一番輾轉,歸來後,她把人生閱歷都融入表演,演技在我看是更上一層樓。

這些年論人氣,秦海璐或許不算最高,但論演出來的角色,秦海璐絕對不少。

比如跟王千源合作的《鋼的琴》中,那個紅裙起舞的淑嫺。

這部小成本文藝電影還有一個花絮是:拍到一半秦海璐發現劇組窮得叮噹響,不僅把自己應得的片酬投進去,還拿出積蓄支持劇組做後期,就這麼纔有了這部公認的小成本文藝片佳作。

秦海璐的特點是什麼類型都能演,但抗戰、年代類型確實是她的王炸區。

跟周迅合作的《紅高粱》,跟張嘉益合作的《白鹿原》,還有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她都有極其出色的發揮。

這次她飾演王毛的娘,通情達理,颯爽幹練,面對日本鬼子殺死兒子王毛,她毅然站出來抗日,有韌勁,有豪情,演好了會很出彩。

我對秦海璐的演技沒有任何擔心,唯一擔心的是年輕演員能不能接得住實力派的戲。

其二,尤勇智

作爲硬漢實力派的代表,尤勇智成名很早,1991年就和濮存昕合演了謝晉導演的《清涼寺的鐘聲》。

很多警匪、古裝劇中,他擔綱主角,都有不錯的表演,但這屆觀衆最熟悉他的角色,應該還是《山海情》的李大有。

尤勇智是把這個角色演活了,跟張嘉益的馬喊水,共同成爲劇中最亮眼的男配角。

過去他演的角色雖多,但幾乎沒演過反派,沒想到在《狗剩快跑》裡,他的造型一副地主老財的樣子,看來演的是當地漢奸縣長無疑了。

這個選角絕對是個妙筆,尤勇智的發揮當然值得期待。

其三,劉佩琦

這位實力派就不用做過多介紹了,從《大宅門》中的白穎宇,到《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劉佩琦塑造這種年代歷史人物,幾乎沒有不出彩的。

這次他飾演的辮子爺,一聽就帶着氣性,果然劇中他當面怒罵日本軍隊,他的表演大概率就一個字:穩。

其四,李夢男

作爲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一級演員,他是《民兵葛二蛋》中的趙希梅、《正義無限》中的高大勇、《人是鐵飯是鋼》中的崔大可、《軍刺》中的黃鳴峰、《飛哥大英雄》中的石祥順等等。

不難看出,抗戰類型是他的拿手好戲。

本劇他飾演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王大舉,也是男主養父,摳門摳到家的設定,應該不難產生笑點。 但女兒被日軍殺害後,他捐盡家財,和日軍拼命的段落,又自帶淚點,這個角色,不出彩也很難。

這些國家一級演員的加入,可以塑造出豐富的人物羣像,也能爲年輕演員的表演增加底氣,看上去,萬事俱備,但——

三、《狗剩快跑》想要“爆”,還有3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抗戰劇皆抗戰神劇的刻板印象,能打破嗎?

從北京衛視和浙江衛視正在播出的戰爭劇《偵察英雄》就能看出,觀衆對古偶、愛情劇等類型,是低標準低要求,對戰爭類型,卻是高標準嚴要求,哪怕劇集品質並不低,但任何瑕疵,都會被觀衆放大。

稍不小心,就會被歸爲爛劇。

這當然是因爲,抗戰神劇在觀衆心中留下的心理陰影。

前些年那些手撕鬼子、石頭打飛機、褲襠藏雷、竹筒迫擊炮、抗戰奇俠的神劇,可以說帶偏了整個抗戰劇的畫風,普通觀衆也是深惡痛絕。

而後來者無論好壞,都會一上來就會遭遇觀衆的嚴厲審視,這不禁讓人擔心:《狗剩快跑》,能否扛得住這一輪觀衆的口碑轟炸?

2、抗戰喜劇不好拍,導演能駕馭嗎?

抗戰喜劇,其實是極難拍的類型。

既要拍得好笑、戲謔,又要不失莊嚴,更不能讓情節顯得突兀、用力過猛。

王新軍的《河山》收視口碑都不俗,抗戰劇,他顯然沒問題,尤其是拍攝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做到對歷史的尊重,他遊刃有餘。

但喜劇是另一個領域,開頭列舉的幾部高分抗戰喜劇,都是出自高手之下,張建亞、馮小寧......每個都是國產片大拿。

首次執導抗戰喜劇的王新軍能拍好嗎?

從預告的鏡頭語言和畫面來看,大場面調度拍得如行雲流水,但小人物喜劇如何?

看劇。

3、服化道還原,考據黨可以放心了?

最近的抗戰類型一個通病:角色造型太新。

而從預告看,本劇服裝做舊,鄉土氣息濃郁。

對窮困的展現也比較真實,村民衣服上的補丁、遍地窮苦的百姓,給了觀衆直接的衝擊。

如果正片也是這個水平,觀衆該放心了。

四、抗戰喜劇能爆嗎?看《狗剩》的了

抗戰喜劇爲什麼消失了,是觀衆不愛看戰爭類型,還是不愛看喜劇了?

顯然都不是。

正在播出的《偵察英雄》收視一路高歌猛進,最新收視雙臺破0.6,甚至有拿下雙臺年冠的可能。可見觀衆對戰爭類型的需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

至於喜劇,更是永遠的剛需,觀衆始終是需要笑聲的。

那爲什麼,這幾年好看的抗戰喜劇屈指可數?

一言以蔽之:吃力不討好。

成本不低,難度不低,還容易招罵,相比旱澇保收,拍得多爛都有粉絲買單的古偶、現偶,抗戰喜劇這苦差事,誰願意幹?

但,王新軍秦海璐幹了。

有了《奔跑》留下的破2收視底盤,央八這個最佳收視平臺,加上不錯的演員搭配,新鮮的抗戰喜劇類型,《狗剩快跑》,大概率開播收視直接破2,整體收視,不會低。

但,我對劇集的期待,遠不止於此,我的問題是:《狗剩》,能否帶熱久違的抗戰喜劇?

好笑,只是基礎。

更難的是,劇集能否找回國產抗戰喜劇真正的巔峰時刻。

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看《巧奔妙逃》,最感動的一場戲。

那就是片中對中國音樂充滿熱愛的日軍隊長佐佐木,他在參軍之前是一名音樂老師,對音樂的無比熱忱製造了這部影片最大的喜劇效果,但在影片中段,佐佐木在深夜望着天上的月亮,和士兵們一起回憶起了故鄉。

他抱着“獨絃琴”自言自語道:

“我教了22名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會演奏一種樂器。月圓的時候,我就帶他們到小河邊去演奏。我要把這些樂器全部帶回去,教會他們。等戰爭結束了,我們要到東京去演奏。”

雖然演的是敵人,但國家一級演員孫敏把這場戲演得催人淚下,充滿了鄉愁和落寂。

這一刻,影片的深度,達到了一個後來所有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狗剩快跑》能否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和蕩氣迴腸的小人物喜劇傳奇故事呢?

可以肯定,對歷史負責到底,就是抗戰喜劇最大的底氣。

祝《狗剩》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