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迎戰氣候變遷 央行擬推金融業壓力測試

迎戰氣候變遷,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5日表示,央行將推動五大政策措施,也將研究金融業氣候變遷風險總體壓力測試。圖/本報資料照片

迎戰氣候變遷,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5日表示,央行將推動五大政策措施,也將研究金融業氣候變遷風險總體壓力測試,並加強與金管會在氣候變遷議題的監理合作,以強化金融體系因應氣候風險的能力。

楊金龍在「臺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理事會議暨CEO講堂發表專題演講,針對全球化與永續發展,提出央行觀點。他說,氣候變遷已衝擊經濟及金融部門,對央行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的職責形成挑戰,央行透過貨幣政策實現法定目標,但氣候變遷風險恐衝擊總體經濟穩定及貨幣政策有效性,氣候變遷在短期內可能增加通膨壓力。包括減碳政策可能增加廠商生產成本,帶動終端物價上揚,及潔淨能源科技應用可能增加關鍵金屬需求,帶來綠色通膨,對央行維護物價穩定造成挑戰。

楊金龍指出,氣候變遷也可能影響金融機構及企業與家庭部門的財務狀況,降低金融體系對經濟部門挹注資金的能力與意願,從而衝擊貨幣政策的傳遞管道,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

央行雖然不是氣候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但面對氣候變遷對經濟金融帶來的嚴峻挑戰,央行責無旁貸,積極參與氣候行動方案,2022年底發佈「中央銀行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訂定兩大政策目標及三大核心策略,規劃推動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總體審慎、外匯存底管理、國際交流等五大類政策。

短期來看,楊金龍說明,會將氣候因素納入央行總體模型,研議運用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協助促進永續金融發展,並研究氣候風險評估方法及總體審慎規範,同時持續投資綠色債券,並就氣候議題積極進行國際交流。

中期而言,楊金龍強調,央行將發展產業別氣候相關總體模型,研議進行氣候風險總體壓力測試,如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金融業氣候變遷風險總體壓力測試的研究,及研議進行氣候變遷風險總體壓力測試、評估可採行的總體審慎工具選項。

同時央行將運用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如以銀行永續金融績效,做爲銀行購買央行可轉讓定期存單(NCD)金額的參考指標,在符合外匯存底管理原則下,增加綠色債券投資,協助促進永續金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