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陝西省分行行長魏革軍: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加快資本項目對外開放

金融監管體系改革進展如何?如何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外貿、穩外資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陝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魏革軍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兩會期間他共帶來多份提案,內容涉及金融對外開放、加強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普惠金融發展等內容。

魏革軍建議,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加快資本項目對外開放進度,緩衝資本項目開放風險衝擊。在機構改革方面,他對記者表示,此次機構改革對人民銀行來講是業務流程的重塑,接下來,在人民銀行縣域沒有分支機構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基礎性的金融服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縣域金融監管會進一步加強

去年3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出爐,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其中,撤銷中國人民銀行大區分行及分行營業管理部、總行直屬營業管理部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省級分行,在深圳、大連、寧波、青島、廈門設立計劃單列市分行。不再保留中國人民銀行縣(市)支行,相關職能上收至中國人民銀行地(市)分行。

一年內,機構改革進展如何?不再保留縣支行,相關工作人員如何調整?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央行2024年工作會議指出,2024年將紮實推進機構改革和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工作。落實好分支機構改革方案,統籌推動業務流程再造、信息系統升級、制度機制調整等工作。

“可能很快,縣支行大部分劃轉到金融監管總局,人民銀行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將來縣域金融機構改革之後,原本人民銀行縣支行履行的工作職能和主要任務都上收到地市分行,這一調整在去年10月份之前已基本完成。”魏革軍說。

在他看來,此次機構改革對人民銀行來講是一個業務流程的重塑過程,總行以及各轄區也都已制定了指導意見,在人民銀行縣域沒有分支機構的時候,也要能夠確保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同時,基礎性的金融服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另外,縣域的金融監管也會進一步加強。

“大的方面、政策,全國是一盤棋。各個分行也是按照總行的要求部署、統一推進,全國基本上進度是一樣的。”魏革軍稱。

此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規定,對邊境或外貿結售匯業務量大的地區,採取中國人民銀行地(市)分行派出機構方式履行相關管理服務職能。

對於留下的很少一部分縣域支行,魏革軍稱,主要是具備邊境口岸、距離市分行距離較遠、涉及到外匯業務較多等一些條件,一些縣域支行有所保留。

市場分析認爲,改革的目的是全面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縣支行也不是一撤了之,而是要用好人民銀行縣支行人員力量,增強監管部門基層監管力量。

建議制定金融服務開放負面清單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要實施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高,但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比如,我國現有的金融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主要適用於上海、海南等自貿區(港),尚未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放程度有限。

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魏革軍建議制定金融服務開放負面清單。在梳理現有金融開放和監管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專門的金融服務對外開放負面清單。參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金融服務負面清單的編制形式,在負面清單中詳細列明特別管理措施的行政級別、法律依據及其具體描述,儘可能地減少籠統和寬泛的表述。

資本賬戶子項目改革相對緩慢也是問題之一。魏革軍指出,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中放寬了市場準入要求,但各項目具體業務的實質性推進仍有待觀察,目前部分項目仍未放開。

在繼續深化資本賬戶開放方面,魏革軍建議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加快資本項目對外開放進度,緩衝資本項目開放風險衝擊。同時,進一步把握匯率改革的力度與節奏,合理評估匯率市場化給短期國際資本流動與資本賬戶開放度帶來的風險強化效應,引導短期國際資本流動與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市場化步伐相適應。

此外,現實中存在政策法規對外資金融機構展業予以支持,但日常監管中將某一業務類別分割爲細小品種、碎片化准入的做法,造成外資雖能准入但難運營的困境。

“境外金融機構爲境內投資者提供服務需要申請牌照,跨境購買境外金融服務的產品類型有所限制。”魏革軍稱,應全方位拓寬金融服務開放領域。

例如,對於獲批在我國經營金融活動的外資銀行和證券公司,探索擴大允許其經營的產品範圍,在對產品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覈的基礎上,從風險相對較小的境外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等金融服務品種開始試點,在對投資者進行充分風險提示的基礎上,允許具備一定投資和理財能力、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個人投資者購買境外相關產品。進一步擴大互聯互通範圍,給予境內投資者更多購買境外股票和債券的機會。

內外貿、內外資應一視同仁

近年來,外需增長放緩,穩外貿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外資投資意願有所下降,穩外資也有較大挑戰。

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多種獎補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支持涉外經濟發展,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假外貿、假外資騙取政府獎補資金等問題給我國涉外經濟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魏革軍認爲,假外貿和假外資,導致進出口和利用外資數據統計不準確,掩蓋了涉外經濟發展真實情況,干擾了決策層及時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

更爲值得注意的是,虛假外貿外資往往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偷逃稅等違法犯罪活動緊密相關,交易隱蔽鏈條長,跨地區跨部門,都增加了打擊治理的難度。

魏革軍認爲,發放外貿獎補資金,要充分利用海關進出口報關數據、外匯部門跨境收支數據等,確保是真正發生了外貿進出口。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能只看資金到位情況,更應該關注資本金結匯後使用情況、銀行信貸、企業利潤等,確保是真正發生了生產經營,真正發揮獎補資金的激勵引導和撬動作用。

魏革軍表示,對內外貿、內外資政策措施應逐漸趨同,實現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引導市場主體更加註重培育國內市場消費,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儲蓄轉化爲消費和投資,促進資金形成資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積極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塑造更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增強涉外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吸引力和粘合力,減少對各種補貼和稅費優惠的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