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評|合力促“穩”、前瞻謀“進” 走活中國高質量發展“棋局”

(原標題:央廣財評|合力促“穩”、前瞻謀“進” 走活中國高質量發展“棋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在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的重要節點上,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基調、明取向,既直面挑戰、剖析問題,又系統部署、前瞻佈局,從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政策取向、重點任務等各環節,系統性夯實2024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底氣。

今年以來,我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通過宏觀調控、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等多維度、多層面的政策“組合拳”,在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覈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近來,國內外機構陸續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專家普遍預計,202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這爲2024年經濟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會議直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等,指出“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表明瞭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底氣,也提出瞭解決路徑。

政策“組合拳”的綜合施策,將是開展2024年經濟工作的一大要訣。從會議要求來看,政策層面突出體現了延續、鞏固和協調的特點。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會議着力強調了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合力促“穩”,前瞻謀“進”。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找準發展的突破口可起到“一子落,滿盤活”之效。會議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在會議列出的九大重點任務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被提到首要位置。“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近年來,科技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逐漸顯現,以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爲代表的外貿“新三樣”持續走俏,成爲拉動我國外貿的新增長極。作爲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國家高新區園區前三季度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佔全國比重爲13.50%。科技創新主體的發展壯大,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產業轉型升級成效的日益凸顯,這些都是提升我國產業供給“硬實力”的關鍵所在,將持續夯實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底氣和動能。

2024年經濟工作藍圖已經繪就,重在抓落實。下一步,各方需奮發有爲、主動擔當,快速將中央經濟工作總體要求轉化爲實際行動,推動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確保重點任務落實落細,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央廣網評論員 黃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