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民:整合國家隊建置創新技術平臺 推臺灣生技打世界盃

楊育民表示,打造成世界生醫產業,要具備五大條件,包括開發生物科技製造技術、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鼓勵開發新技術平臺、融合自動化高科技,以及培養開發人才並鼓勵誘因制度。

臺灣經濟研究院所長孫智麗認爲,除了新藥外,一些專利過期的特殊劑型藥品,其生產技術門檻高,國際上能提供與原廠品質相同的藥廠屈指可數、市場競爭程度相對低,深具藍海特質的開發價值及市場潛力。因此,爲增加藥品價值、提升製藥競爭力,應將「創新技術平臺」納入《生技醫藥發展條例》,鼓勵廠商透過創新技術平臺或創新制劑技術進行藥物開發與生產。

孫智麗強調,只要法規修正,重視這些創新平臺技術,生技產業將會有新面貌,並快速和國際接軌。

她表示,如微脂體藥物,其技術上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國外將這樣的藥物稱爲非生物性複雜藥品(Non-Biological Complex Drugs),是介於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質藥物之間的藥品,這些藥品具有非同質性分子(non homo-molecular)結構,無法以物理化學分析方法完整分、定量與定性的藥品,其療效與製程和劑型有高度相關。而此類的學名藥品會因製程上些許的差異而產生結構略爲不同但療效卻爲相近的藥品,就有如生物相似藥,這是臺灣已具備且可創造國合作案的優勢技術。

楊育民認爲,臺灣一定要有mRna的製造能力,mRna不只可以開發疫苗,也能拓展其他藥品領域,尤其mRna屬於化學合成,優勢在於製造過程快速,不需要額外培養細胞。

楊育民表示,過去一項藥品技術開發,需要花20年的時間才能成熟,而新冠疫情則推波困難技術的突破,臺灣要趕整合國家隊,建置創新技術,才能與國際交流,並與其他藥廠的開發技術結合。

他認爲,從過去藥品開發經驗來看,每個技術平臺都會面臨智慧財產權狀況且過程相當複雜,但在趨勢浪潮下,還是得進入領域與學習,才能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