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所帶領的團隊給聯想帶來了什麼?

衆所周知,聯想集團自從楊元慶掌舵以來,這些年,聯想在國內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以楊元慶爲首的聯想集團高管這些年給聯想到底帶來了什麼?

2011年,商業教父柳傳志選擇歸隱,交棒現任掌門人楊元慶,在此後的8年,聯想盛極而衰,存在感越來越差,目前基本都是靠負面消息刷起來的,充分說明了守業要比創業艱辛。

那年,阿里巴巴還是一個“假貨”平臺,那年小米做的最差的是手機業務,那年,華爲雖已成名,但走的是低端路線,國內市場份額也只是第二。

然而這年聯想已經是國際之名品牌了,已經成爲一個大型跨過公司,一年後聯想的PC業務就達到了全球第一,而且蟬聯十幾年,時至今日,美國人的中國印象除了成龍,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聯想,可以說柳傳志留下來的聯想並不是一個爛攤子,而是一筆優質財富。

爲何這幾年大家對聯想的存在感越來越差了?不僅僅是因爲楊元慶無能,在柳傳志培養的一大波精英當中,楊元慶深得柳的喜歡和信任,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現在,柳傳志目前對楊元慶的態度依然是力挺,如果說沒有幾把刷子,顯然是不對的。

只能說時代發展的太快,而聯想卻從事着過時的行業,即使想追趕下時代潮流,也只能是多元化發展的一元,在主業之間必然有所取捨,同時一個大型跨國公司能夠很好完成轉型的少之又少。

未來電腦是打不過手機的,做好手機是纔是一件有錢途的事業,聯想有這個基礎。目前國內手機除了華爲有一點核心技術外,其他都是打的性價比,這是聯想的拿手好戲,提到聯想的核心技術我們想不到有什麼,但看到聯想的市場份額就不免嚇一跳。

聯想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也不算太晚,聯想手機在最初也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只是一時的,這國內外激烈競爭中慢慢的暗淡下來,這隻能說聯想在思維上還是差了一點,沒有很好的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聯想沒有情懷,對國人來說聯想最大的資本就是民族品牌,這個我在高中就知道,但是聯想思維並不打算走親民路線。聯想的七成收益都來自於海外,聯想國內主要收益來自於zf採購,以客戶爲導向聯想走精英定位也沒有錯,但聯想的根畢竟在國內,做惹衆怒的事,雖不至於影響多少業績,但是一件不明智的事,畢竟新業務還需要人民的支撐,走海外還有點遠。聯想的今天與自身很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