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戰火「突襲」 打亂拜登外交佈局

以巴戰火、俄烏戰爭與中國議題,都是拜登接下來在選舉年容易遭到批評的弱點。(美聯社)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Hamas)7日突襲以色列,打亂拜登總統外交政策,首要目標隨之出現變數。華爾街日報(WSJ)8日分析,以巴戰火、俄烏戰爭與中國議題,都是拜登接下來在選舉年容易遭到批評的弱點;中東區域穩定、烏克蘭軍援是拜登第一任期間的外交要務,但如今目標卻未達成,重要性排在第三順位的中國,則讓美國面臨考驗增添難度。

短短一週內情勢急轉

華府爲促成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的斡旋努力,在獲得伊朗撐腰的哈瑪斯民兵團體突擊以色列之後,短短一週內情勢急轉。

如今美國對烏軍援減緩、衆院議長遭罷黜,使得正在對抗俄羅斯的基輔苦等後援。就在同一時間,拜登政府還面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個月是否願意在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與拜登會面的考驗。

拜登顧問與盟友則藉此稱,哈瑪斯對以色列突襲證明了白宮須由有經驗的領導人率領,不能像共和黨一樣羣龍無首;拜登表現亮點包括與盟友重新建立關係、號召多國共同支持烏克蘭,勇於與中國一較高下。民主黨籍麻州聯邦衆議員歐清傑(Jake Auchincloss)說,拜登讓美國在世界舞臺上「恢復了道德信用」。

戰爭與選舉 面臨考驗

報導分析,但中東、烏克蘭與中國等最新發展,則讓拜登接下來在大選年迎戰前總統川普時,處於容易受到批評的劣勢。共和黨籍奧克拉荷馬州聯邦衆議員穆林(Markwayne Mullin)在社羣平臺X發文寫道:「伊朗、中國、俄羅斯正想辦法找各種理由攻擊美國外交政策的弱點。拜登卻渾然不知。」

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8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說:「很遺憾的,當許多人員犧牲,以色列仍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某些人士的發言顯然是出自政治動機。」

2018年,前總統川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朗核子協議,拜登團隊上臺之後的中東政策重心則放在恢復2015年的伊朗核子協議。美國與伊朗間接磋商破局後,區域政策路線調整爲轉而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建交協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