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綜藝咖的薪資表

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主持人小S(左)和蔡康永。(歷史照片) 報系資料照片

這看來是一篇細寫綜藝咖的薪資文,裡面談到部分綜藝人在綜藝圈裡的行情表,如果不小心曝露了你、妳的價碼,不好意思,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用這分數字,在談一個綜藝現象。

不只綜藝圈,每個行業,每個崗位,在這個社會上都有其地位和定位,數字只是代表能力和外界看你的方式。綜藝圈裡有個金字塔,目前最頂端的是豬哥亮,每小時主持費破40萬,金字塔底層的則由這兩年纔剛出道的新秀及部分名嘴撐場,每小時則只有幾千元。

綜藝圈裡的超級A咖豬哥亮每小時40萬起跳,他在華視主持「華視天王豬哥秀」每集兩個小時,就是40翻倍,每集80萬起跳。而價碼以每小時計的超級A咖,則有張菲、胡瓜、吳宗憲和張小燕等人,張菲在最景氣的年代,以每小時破45萬價碼拿下頂端寶座,但景氣不佳時,跟電視臺共進退,一路下砍到25萬左右,電視臺欲再講價,他已不玩走人。

豬哥亮之下,胡瓜、吳宗憲和張小燕基本上是同一個行情,價碼在每小時20至25萬元上下移動,因爲跟製作單位有交情或共體時艱,有打折或私下減價的動作,但基本上跟這行情相去不遠。

位於金字塔第三層,則是小S、陶子、曾國城、徐乃麟、蔡康永,以集來算,每集在10幾萬左右,小S主持「康熙來了」是每集12萬,蔡康永拿一樣的價碼;徐乃麟和曾國城在無線臺拿每集15萬左右,有線臺而且是帶狀節目,即每週一至五播出的,則每集拿7至8萬左右;10萬以下的,則有黃子佼、庹宗康、於美人、吳淡如、謝震武,每集約5至10之間,平均是7至8萬左右。

但這些行情,正在裂解中,原因還是,電視圈長期不景氣。

胡瓜和吳宗憲手上節目最多時,曾經各自平均同時主持5至6個節目,加上週邊活動、廣告等等,月收入以近千萬計,但如今胡瓜手上只有3個節目,吳宗憲維持兩個,而陶子只剩下1個節目,叫「大學生了沒」,而且是有線電視,可以想像幾年之前,她同時手上有超過3個節目,案子仍不斷送上門請她過目?

問題來了,爲何電視臺100多個頻道每天仍舊運轉,爲何天王天后的節目卻只有減少,沒有變多?

陶子和胡瓜都說,不是不接節目,而是沒有新的節目找上門,反向觀之,中價位的曾國城、庹宗康節目卻愈來愈多,曾國城和庹宗康目前分別手握6個節目,原因就是,現在新的節目製作成本降低,製作單位拿到的費用想賺錢,就只能找既便宜又能扛收視率的才划算。

例如,製作公司製作一集節目向電視臺拿1百萬成本,扣掉人事管銷、開棚花費,找胡瓜來要給50萬 (無線臺每小時25萬,一集兩小時),找曾國城不到20萬,算盤撥一撥,雖然在收視率上面,胡瓜仍然贏過曾國城,但只要數字相去不遠,在省錢又達標的狀態下,當然選曾國城。

胡瓜說,其實不是沒有節目找他,而是找他的節目都想談砍價,不過他的行情早定在架上,他若以減價接一個新節目,那他手上現有的3個節目知道後,肯定都來找他問問能不能也降一降?這道理如同曹操把船以鎖鏈全綁在一起,他只要一接受新節目降價,就如同讓着了火的新船靠近,一下火燒連環船,全部起火,各個都得降。

胡瓜說:「所以我現在維持3個固定節目就好。」做多了像過去一週7天,天天都在錄影沒有生活品質,現在生活工作兩邊兼顧,剛剛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曾國城、庹宗康就像當年的胡瓜和吳宗憲,他們慢慢填進胡、吳過去的蘿蔔坑,只是用更便宜的價碼,而這種狀況,卻是在娛樂圈裡各處野火蔓天發生。

綜藝咖每年年終前都靠尾牙、跨年主持賺外快,景氣好的時候,大咖主持一場約有50萬,中咖的有30萬,像小鐘、陳漢典等級的約每場20萬,出道十多年來,他年年都有場次,今年卻到現在沒接到半場,他說:「其實不是我沒接到電話,只是電話來時,給的價錢低到太誇張,有一場竟然開價1萬元問我要不要接?如果只是這個價錢,我寧可在家裡跟朋友一起跨年。」而比他便宜的小優等人,卻已接到場次。

回到以上節目通告維生,而不是主持的綜藝咖,通告咖上節目的價碼以1萬元爲基準切開高、低等級,受歡迎而且有效果的通告咖,如沈玉琳、張克帆、小鐘、NONO等人,定價約1萬5千元上下,馬國賢、大嫂團約在1萬2千元左右,萬元以下則以新人、名嘴爲主,新人例如從「大學生了沒」裡面出來的大根、大飛,「瘋神無雙」裡的山豬、香蕉、卡古,和一批從「超級模王大道」裡選出來的人。

過去一個節目會找八成以上的萬元通告咖,這些咖既有名,也有效果,再配上1、2個新秀,讓他們練習、見習,也攤平一些費用。不過這1、2年來,無論談話、綜藝節目也開始慢慢質變,新秀開始比例上升,漸漸吃掉萬元通告咖的市場,吳宗憲的「綜藝大熱門」就曾有一整集裡,新秀藝人超過一半的狀況,仔細看「康熙來了」來賓中,新秀也慢慢多過老將,爲了什麼?就是在大環境不景氣中,將本求利的製作單位,在想盡辦法省成本賺錢。

中生代、新生代因價碼便宜多了演出、竄出機會,演藝圈中高價者被自己的行情卡死在一個角落,要漲沒有機會、要降更不可能,也許該說臺灣社會裡的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連記者圈也一樣,正悄悄質變。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一次意外,搭上坐看繁華的雲霄飛車人生,過程有俯衝、有驚險,當然也有徐徐微風。熱愛這個工作,因爲每天遊走不同綜藝攝影棚,遇見不同的新鮮事,也因爲工作,讓我走遍大山大水,體會幸福的每一刻,工作是食物,旅行則像呼吸,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