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爲何行不通? 孫亞夫:國民黨拒絕、民進黨誣衊
▲「一國兩制」最初是鄧小平爲解決臺灣問題所提出。(圖/視覺中國CFP)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23日在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指出,「一國兩制」30多年,在臺灣卻一直被「污名化」。這並非因爲它不適用於解決臺灣問題,而是國民黨及其當局不願談統一而「拒絕它」,民進黨及其當局謀求「臺獨」所以「誣衊、攻擊它」。孫亞夫認爲,當和平統一擺上兩岸關係發展日程時,臺灣人將會「重新認識」一國兩制。
孫亞夫在《對新時代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新理解》長文中談到,臺工作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30多年來,遇到4大問題。
第一,臺灣1949年以來實行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具有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第二,臺灣各種分裂勢力謀求「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近20年來尤以「臺獨」分裂行徑愈發明顯。第三,國民黨不願通過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也不願進行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談判,力圖維持現狀。第四,外部勢力阻撓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以上4個問題再加上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扭曲了臺灣社會對兩岸和平統一、個人政治身份認同的看法。」
▼孫亞夫表示,當和平統一擺上日程,臺灣人將會重新認識一國兩制。(圖/CFP)
不過,孫亞夫強調,和平統一方針仍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比如說挫敗了臺灣分裂勢力力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李登輝製造「兩個中國」、陳水扁謀求「臺灣法理獨立」都沒得逞。總體而言,是推進了「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國家(兩岸)統一後,大陸實行自己的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包括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等。孫亞夫指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最初是爲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來的,後來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並且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發展。
他進一步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的現實情況,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當和平統一擺上兩岸關係發展日程的時候,一國兩制將重新爲臺灣民衆所認識;當大多數臺灣民衆轉而支持和平統一的時候,他們將和我們一樣認爲一國兩制是最佳方式。」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