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首場大型實體採購洽談會 逾百位國外買主來臺 洽談場次達1700場

(疫後首場大型實體採購洽談會,逾百位國外買主來臺。圖/李麗滿)

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導,外貿協會執行的「韌性供應鏈夥伴大會」24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也是疫情爆發後首次恢復辦理國外買主來臺大型商洽活動;吸引40國、270位國際買主將與500家臺灣企業,進行1,700場洽談,其中實體來臺買主逾百位。

貿協秘書長王熙蒙強調,此次來臺的買主以巴西、印度、越南最多,採購品項涵蓋電子資通訊、電動車及充電設備、機械與智慧製造、紡織、汽配包材等橡塑膠製品、消費性產品等,尤其以電子資通訊產品的採購需求最多。像是印度最大民營集團RELIANCE來臺尋找智慧家居供應商,越南知名的西貢交通機器總公司SAMCO、近來在印度孟買地區快速擴張的電動巴士新創EKA、加拿大前三大的電動巴士商MICROBIRD等也都很早就提出電動巴士零組件與充電系統的合作方向。

此外,印度GODREJ集團旗下,爲印度乃至全球的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工業產品和服務的GODREJ&BOYCE,此次也來臺採購建材傢俱五金及安控設備等。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李冠志則指出,疫情期間全球90%國家與地區出口額差,臺灣相對成長包括2020成長4.9%,2021成長29.4%,2022今年前十月成長12%,爲臺灣韌性供應鏈最好證明,值此全球經濟跌跌撞撞的艱難時刻,也正是貿易局與貿協發揮即戰力,爲臺灣企業搶單的時機。

上午更邀來供應鏈轉移受惠國家包括越南、印尼、印度、波蘭、美國等與臺灣電電公會代表 等國內外商工會「領袖對談」,剖析未來供應鏈發展趨勢以及臺灣的機會;印度商工總會長Mr.Arun Chawla指出,將透過來臺採購臺灣產品,印度臺灣持續建立良好雙邊關係,一直以來兩邊合作產生協同綜效,尤其在半導體、電子產業方面,兩國都有很好合作,藉由臺灣廠商可以幫印度建立韌性供應鏈夥伴關係,近期包括鴻海宣佈在印度生產,還有其他很多合資計劃,包括智慧城市 綠色科技、電動車方面,未來都會有很好合作。

他同時強調,疫情期間全球採購金額相對減緩,但疫情後也進一步回升,全球價值鏈看到亞洲地區成長5%,臺灣印度在亞太地區或是亞洲會是重要貿易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