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點將出現! 耶魯大學專家預測「在2月21日左右」
▲耶魯大學學者預計疫情拐點會在2月21日左右出現。(圖/路透)
新冠肺炎4日新增確診3251例,人數的快速增加意味着疫情正在向高峰發展,何時能達到「拐點」受到各方關注。對此,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表示,可能會在2月下旬,2月21日左右出現。但他強調,所有的預測模型都存在侷限,很多影響因素無法體現在模型中。
新冠肺炎疫情成爲全球學者研究的課題,美國耶魯大學召集校內學者,對發生在中國的疫情進行探討與研究,並試圖從多個學科提出建議。其中一位參與者,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美國中國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會會長陳希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稱「拐點」可能會在2月21日左右出現。
不過陳希強調,所有的預測模型都存在侷限,很多影響因素也無法體現在模型中,例如病毒傳染能力的變化是較難預測的,有的學者認爲病毒的毒性是在逐代降低的,甚至有國內學者更爲樂觀,預測此次疫情最終會演變成一次大流感。
而另一個模型無法預測的重要因素是來自中國政府的干預。陳希認爲,中國政府大力的干預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幫助,根據他看到的一篇尚未在學術期刊正式發表的論文,武漢封城後,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R0值)下降了30%。
▲感染源還沒確定。(圖/新華社)
儘管全球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感染肺炎的研究越來越多,但陳希指出,很多預測之所以不確定性強,一個重要原因是還沒有確定感染源,隨着資訊逐步披露,有研究認爲病毒源頭並不僅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病毒的源頭直接決定一代感染者的數量,有學者建議,武漢市應該對下水道進行檢查,如果下水道中存在攜帶病毒的蝙蝠糞便,那麼病毒很可能會在全市範圍內傳播。
對此,陳希分析稱,「如果是這樣的話,一代傳染者就會更多,初期病毒的毒性更強,死亡率也會更高;如果病毒源頭僅在華南海鮮市場,那麼直接接觸者不會太多,更多的患者是二代、三代、四代病毒的傳播,這樣死亡率會低一些。」
此外,陳希提到,確診病例的快速增加,與檢測試劑盒的可獲得性增強有關。大陸工信部副部長田玉龍3日透露,核酸檢測試劑日產量已經達到了77.3萬人份,相當於疑似患病者的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