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緩和 口罩更是護臺利器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三)、衛福部長陳時中(右二)10日出席臺灣大車隊舉辦的「醫護挺我,我挺醫護」搭車金捐贈儀式,與臺灣大車隊董事長林村田(左一)一同獻花給醫護人員。(黃世麒攝)
國際新冠病毒確診案例突破400萬,相較之下臺灣本土病例連28天零確診,雖說臺灣疫情相對緩和,但口罩更是「護臺」利器,學者專家表示口罩不僅防範室內羣聚感染,也協助防備邊境對外開放,重要性不言可喻。
「目前戴口罩是較好的防疫方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疫情緩和後,政府管控政策可採區段式開放,先從戶外開始,再來檢視未來第2個月若沒有境外移入、沒有新的本土指標案例,境外、境內管控良好,應該就能開放。
將來臺灣面對的危機是開放國家對國家的旅遊與交流,例如紐、澳等國組成旅遊聯盟,一旦臺灣加入這類聯盟,口罩更是保護利器,除了保障臺灣民衆安全、也能讓外來旅客玩得盡興,政府的口罩政策不宜太快鬆綁。
周百謙說,臺灣勢必會對日本、韓國等交流密切的國家開放旅遊,但如果戴口罩的規定太快鬆綁,這些國家人民來臺又會形成新問題;「若再來幾個確診,臺灣的防疫就報銷了,」還不如維持一定的緊度再慢慢放鬆,讓臺灣對外政策保有彈性。
疫情指揮中心昨宣佈即將開賣4歲以下的幼幼口罩,更加凸顯口罩的重要性。倡導防疫新生活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臺灣要保持防疫戰果,口罩、洗手與社交距離是最基本防線,除非科學有大進步,否則這條防線不會輕易放棄。
目前疫情不可能完全取消戴口罩,周百謙認爲,室內人際距離太近,必須戴口罩;而室外應該考慮適時拿下,並可逐漸放寬戴口罩限制。學校屬於半開放空間,與室內聚集人潮一樣都要注意戴口罩。
周百謙指出,政府的口罩政策仍要繼續維持,若是臺灣的疫情繼續「單純化」,國人只要再忍1、2個月應該就沒有戴口罩的困擾,因爲天氣變熱了,口罩不方便也戴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