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間沒有中場休息 中信新舞臺藝術節推生成藝術NFT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新舞臺藝術節首推「物件在劇場」NFT,限量提供給觀衆收藏,打開手機探索元宇宙的無限可能。(鄭任南攝)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新舞臺藝術節首推「物件在劇場」NFT,限量提供給觀衆收藏,打開手機探索元宇宙的無限可能。(鄭任南攝)

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的《默島新樂園》以臺灣在地元素爲創作素材。(鄭任南攝)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七體 FIGURE 7》自作家卡夫卡的七張塗鴉創作爲發想。(鄭任南攝)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臺表示,這幾年疫情瞬息萬變,而表演藝術沒有中場休息,反而求新求變。(鄭任南攝)

白球、偶戲、鋼管和柺杖等日常生活元素,不再只是舞臺上的配件,而是成爲主角,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新舞臺藝術節首推「物件在劇場」NFT,限量提供給觀衆收藏,打開手機探索元宇宙和劇場的無限可能。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臺表示,「這幾年疫情瞬息萬變,而表演藝術沒有中場休息,反而求新求變,今年中信新舞臺藝術節邁入第8年,把聚焦在當代的精緻節目帶到觀衆面前,很開心和兩大場館、各表演團隊,能和各界共同探索表演藝術的多元形式,刷新表演藝術的新想像,一起創造一個虛實交錯,與時俱進的當代新舞臺。」

今年演出有兩檔是來自國外團隊,包括加拿大DJ無尾熊小子的《蚊子爵士夢》和魔人神手製造所的《人類狂想曲》。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蚊子爵士夢》結合偶戲和即時投影,還有微型模型拍攝,將迷你的微型舞臺,放大到整個廳,2千人都可以感受到微型世界。」

《蚊子爵士夢》故事描述鄉下的蚊子到城市尋找爵士樂大夢想,靠的是朋友和所有微小、不微小的個體,劉怡汝表示,「就像是過去幾年因爲疫情,表演藝術遭遇許多困難和挑戰,而我們站在這裡,中信文教基金會開拓了新舞臺藝術節平臺,在疫情影響之下,大家一起牽成,會更有力量。」

魔人神手製造所的《人類狂想曲》是新馬戲作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孟超表示,馬戲表演一樣可以表達和人們切身相關的議題,「這次團隊帶來的作品,表現現代人生活的荒謬感和壓力,但一樣可以帶給大家像小孩一樣的歡樂感覺。」

此外,今年國內團隊節目包括有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的《默島新樂園》、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七體 FIGURE 7》、她的實驗室空間集《Re_l_ _y》北迴版等。

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藝術總監何曉玫表示,儘管疫情讓世界改變很大,「而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一直很關心臺灣的表演藝術團隊,這次特別要感謝,能夠在北藝中心演出,還可到不同的鄉鎮表演,疫情讓一些作品沒辦法出國演,但是在國內可以不分鄉鎮,臺灣很多朋友都可以看到屬於臺灣人的舞蹈。」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藝術總監羅文瑾表示,《七體 FIGURE 7》是從作家卡夫卡的七張塗鴉創作爲發想,「舞者表現七張圖裡的造型內容,透過拍攝創作出來,物件有桌子、椅子、鏡子、柺杖、柵欄、球等,希望觀衆看見這些生活中的物件,可以連結生命,不是那種虛幻感,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家裡,只是變形、變荒謬了,像是在看一出人生荒謬劇。」演出將於10月至12月在臺北市、臺中市、嘉義縣接連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