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代 不要被劇場困住
香港導演林奕華在疫情下編創舞臺劇《一個人的一一》,並從演員們的隔離生活,找到創作靈感,反映疫情年代的生活模樣。(國家兩廳院提供)
疫情帶來限制,卻也帶來創造力,林奕華表示,他在疫情間沒有因爲無法演出就失去創作動力,而是找到可以突破的點,「例如劇院關起來,我們就做線上版,演員必須要隔離後才能排戲,我們就從隔離的過程,尋找靈感做創作,我認爲不要被原有的劇場規範困住,而是試着找到這年代全新的工作方式。」
林奕華表示,編創舞臺劇《一個人的一一》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原本的構想,這齣戲應該是一個九個人的音樂會,取材自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劇中女高中生婷婷與男友胖子在音樂會現場約會,臺上演奏大提琴的正是楊德昌的太太彭鎧立,彈琴的是楊德昌。
林奕華表示,原本也邀請在劇中飾演電腦遊戲公司經理的吳念真幫忙錄製電影敘述,「等於讓觀衆耳朵聽電影,眼睛看音樂會,聽的一半,看的一半,觀衆必須費勁地思考劇情,而不是我們把故事描述給他們聽,等於讓觀衆也一起參與思考,但這些都因爲疫情而有了轉換,而彭鎧立的一句話:能不能讓洋洋是機器人?給了我很大的靈感。疫情下,這句話更顯現出這部電影的精神。」
林奕華說,疫情來的時候大家說不能演出了,但他沒有放棄,反而主動提出在線上演出,或是打造一出沒有觀衆的戲,但變成影像版本,反而因此留下美好的回憶和記錄,「觀衆進不來,我們把劇場帶到外面去,這是創造一種未來的可能性,不要被劇場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