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媒體贊臺灣防疫「最安全」 以、臺「幾乎爲姊妹國」

▲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以色列第一大報「新消息報集團」發行的商業報紙《經濟學人報》專訪談臺灣防疫。(資料照片/記者林敬旻攝)

文/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安卡拉13日專電

臺灣未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且經濟持續成長。以色列日報專訪前副總統陳建仁,稱他是「打造臺灣成爲全球最安全國家規劃師」,他闡述臺灣在疫情陰影下維持繁榮的指南

以色列「經濟學人報」(Calcalist)日前訪問陳建仁,於12日以「這就是我國擊敗新冠病毒的方式」爲題,刊印5頁紙本篇幅進行報導。內容指出,臺灣沒有封城,沒有大規模檢測民衆日常生活幾乎可以完全維持。陳建仁提供疫情陰影下繁榮昌盛的完全指南:嚴密監控高額罰款政府透明度、民衆信任與遵守。

報導指出,陳建仁對於目前正經歷第2波疫情的國家建議3步驟行動計劃,首先需要嚴密控管邊境以防止境外移入案例。其次,對每個確診案例建立完善追蹤系統,曾與患者密切接觸者都應隔離14天。同時,人們必須遵守嚴格衛生規定:量測體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大型聚會

陳建仁指出,臺灣沒有對任何城市進行封鎖,也沒有進行大規模檢測,寧願專注於對確診病例進行非常仔細調查與後續行動。與此同時,臺灣對所有與確診患者有密切聯繫者實施嚴格的14天隔離制度,「如此嚴格監控程序和隔離政策使我們無需封城」。

他說:「臺灣(對被隔離者的)監控被認爲是世上最複雜的,每次對感染鏈的調查都涉及監控與他接觸的約20至30人,有時監控範圍擴大到150人...被隔離者會從政府取得食物,若他們離家超過50公尺,里長和警察就會收到警告通知,違規者最高可被罰3萬5000美元,任何傳播虛假訊息的人也將遭罰10萬美元。」

▼以色列議員拉比德(Yair Lapid)在臉書分享以色列「經濟學人報」(Calcalist)對前副總統陳建仁的專訪報導。

遏制疫病將減少對經濟和生計損害。報導引述陳建仁說:「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了38個國家的經濟衰退,臺灣所受影響最小。」

此外,新冠肺炎增加了對臺灣產品的需求。臺灣專門研究電子產品,當每個人都在遠距工作和學習時,網路攝影機電腦智慧手機的購買量有所增加。臺灣晶片產業第3季產值季增14.7%,年增21.6%。陳建仁說:「這樣的成長幅度也歸功於臺灣仍然向商務客開放,他們可來臺短期隔離。」

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提升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臺灣除向80多個國家捐贈5000萬個口罩、在疫苗開發和快速檢測盒研發上展開國際合作,也對數十個國家的醫療團隊提供建議。陳建仁說:「我們的模式成功向世界證明了臺灣可以提供幫助,而且確實可以做到。」

他指出,「包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在內的許多官員已經發表公開講話,感謝我們的慷慨捐助和協助」、「這對我們非常重要。最終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新冠病毒」。

「今年我們也試圖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我們贏得了空前支持,日本、韓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全部支持將臺灣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察員地位。」陳建仁說:「但是它沒有成功...非常不幸的是,中國繼續幹涉政治考慮,阻止我們接受這種地位並向其他國家貢獻經驗。」

報導強調,以、臺「幾乎是姐妹國:兩個小而有活力的『真正民主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外部敵人威脅...在臺北,有些人稱自己的國家爲『太平洋的以色列』或『遠東大衛』。關係是非正式的,但合作一直在進行,而且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

報導最後引述陳建仁說:「我們非常感謝您(指以色列)的研發和技術,臺灣可以做爲以色列到東亞門戶,而以色列可以做爲我們在中東的門戶。我們深信,臺灣和以色列可在新領域找到共同利益,促進夥伴關係和爲所有人創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