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物課上的意外收穫
在教師崗位上,我遇到過不少“意外”,其中一次打破常規的教學經歷,不僅改變了我對課堂教學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內心深處等待被點燃的求知熱情。
那是一堂講解“光合作用”的生物課。爲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個生物學概念,我準備了一個實驗,打算通過觀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然而,就在實驗開始前幾分鐘,學校突然停電了,整個教室陷入了一片黑暗,原本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似乎要被打亂。
面對突發狀況,我沒有選擇取消實驗或簡單地改爲理論講解,而是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我引導學生們圍坐一圈,然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支蠟燭點燃,把它們放在圓心位置。接着,我將一片綠葉輕輕地懸掛在離蠟燭上方有一定距離的地方,確保葉子不會直接接觸到火焰。這樣一來,儘管沒有電燈,我們仍然可以利用微弱的燭光來進行簡易版本的光合作用演示實驗。
此時,我發現學生們的眼睛裡閃爍着好奇與期待的光芒。在這僅有微弱燭光的教室裡,他們不但沒有坐立不安,反而全神貫注地看着這片小小的綠葉以及它周圍搖曳不定的光影。那一刻,教室裡瀰漫着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的學習氛圍。
隨着實驗逐步展開,我引導學生們思考:在這有限的光源下,植物是否還能完成光合作用呢?如果可以的話,又需要多長時間和怎樣的環境條件呢?問題拋出後,學生們立刻展開熱烈討論,有的學生認爲只要有光就能進行,有人覺得溫度也很重要,還有人提到水分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看到學生們如此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感到非常欣慰。更重要的是,在這次特殊的實驗過程中,我意識到教師只有掌握靈活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能力,纔有可能達成真正有效的教學。有時候,打破常規反而更有利於激發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這場意外停電帶來的教學實驗,不僅是一次成功的課堂實踐,也讓我深刻反思如何在困境中尋找轉機。同時,這也提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當我們願意放下既定框架,勇敢迎接未知挑戰時,或許就能發現更多可能性,點亮更多年輕的心靈。
(作者單位系山西省長治市潞城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0日 第05版
作者:戴新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