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奪4城,俄軍殺入奧切列季涅城內,不打對攻,所到之處全炸平

隨着俄羅斯軍隊採取“空地協同,多地推進”的戰術,烏克蘭軍隊在頓涅茨克戰場的防禦正在逐步瓦解,俄軍多地同時推進讓烏軍疲於奔命,與俄軍進攻巴赫穆特時期相比,當前俄羅斯地面部隊擁有強大的空地火力支援,炮兵火力更是烏軍十多倍,可以隨時對進攻方向上的烏軍陣地實施高精度打擊。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烏軍使用FPV穿越機、高精度炮兵打擊和大面積佈置反坦克地雷等手段,對俄軍裝甲部隊進行有效防禦的戰法,正在俄空天軍大面積轟炸面前迅速失效。

(俄軍士兵)

與此同時,俄軍還對烏軍在後方設置的臨時彈藥和物資存放點進行高頻率打擊,這大大加速了俄軍推進速度,限制了烏軍進行固守的資源條件。僅僅4月21日一天時間,俄軍就確認或實際佔領了謝梅尼夫卡、博達尼夫卡、新米哈伊利夫卡以及貝爾蒂奇四地,其地面推進速度正在不斷提高。

我們看到,目前從南至北,兩軍交火線兩側的戰鬥十分激烈。首先,在南頓涅茨克重鎮弗勒達(烏格列達爾)東北方向的新米哈伊利夫卡,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第155海戰旅在炮兵火力掩護下,成功佔領了該村全境,隨後兵鋒直指弗勒達身後的康斯坦丁尼夫卡地區,如果俄軍奪取該地區,那麼烏軍重兵防守的弗勒達村後方將無險可守,烏軍在扎波羅熱東側防區結合部將面臨腹背受敵、南北夾擊的危險。

(俄軍突入奧切列季涅鎮)

在阿瓦迪夫卡西側的運河防線,俄羅斯軍隊在三個方向猛攻烏軍臨時設置的第三道防線,其中在阿瓦迪夫卡正西側的烏曼斯克方向,俄軍快速突進佔領了亞斯諾布羅迪夫卡、內特拉夫外側的大片陣地,在內特拉夫、五一村和內維爾斯克之間的烏軍防區,俄軍還成功圍殲了大約1個營的烏軍,並隨後拉平了戰線。

總體上來說,烏克蘭軍隊在運河防線南側的防禦已經搖搖欲墜,由於在防線西側僅10公里縱深內烏軍沒有進行固守的工事羣,一旦俄軍涌入防線內側,其後果可想而知。

(烏軍缺乏炮彈)

而在運河防線的中部,俄軍接連奪取了貝爾蒂奇和新梅尼夫卡兩個關鍵要塞的控制權,成功在烏軍防線正面撕開一道長2公里左右的“突破口”。在戰鬥最爲激烈的奧切列季涅鎮,隸屬於俄軍第2集團軍的第30摩托化步兵旅使用裝甲突擊戰術,利用烏軍精銳第47機械化步兵旅退回後方休整的機會,成功切入奧切列季涅東側主城區,並在立足未穩的烏軍“填線部隊”第115步兵旅還未展開防守之際,穩固了長達1公里的突出部側翼安全。

總體上來說,俄軍這次大膽的穿插進攻,出乎烏軍前線指揮官的意料,自“特別軍事行動”初期以來,俄軍基層部隊通常並不會在戰場進行大範圍“繞後穿插”,第30摩托化步兵旅沿着山脊線發動快攻,穿越兩側烏軍的防禦陣地,直插烏軍後方重鎮,讓來不及做出反應的烏軍第115步兵旅只能放棄陣地,調頭向城鎮西側撤退,結果剛剛退至後方的烏軍第47機步旅不得不再次回防奧切列季涅鎮,但此時烏軍糟糕的戰術位置已經出現崩盤跡象。

(烏軍士兵)

與此同時,隸屬於俄軍中部軍區第41合成集團軍的第74近衛摩步旅和第55近衛山地旅,正在從奧切列季涅鎮兩側進攻的貝爾蒂奇和新卡利夫卡方向對烏軍主力展開鉗形攻勢,阻擋外圍企圖救援奧切列季涅鎮的烏克蘭軍隊。應該說,最近兩天時間,俄軍在奧切列季涅和新巴赫穆季夫卡兩側同時推進,讓烏軍第三道防線的防守態勢處於極爲危險的狀態。截止22日上午,俄軍已經成功攻入奧切列季涅重型城區和火車站,烏軍組織多次反撲均無功而返。

值得注意的是,俄軍在進入城區後完全不和烏軍進行巷戰對攻,一旦遭遇強烈反擊,則直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和地面炮火支援進行火力覆蓋,遭到抵抗後一律炸平處理。截止當地時間4月22日中午,俄軍對奧切列季涅城區西北方向進行了多輪高密度轟炸,巨型精確制導炸彈和溫壓彈在烏軍第115旅和第47旅頭頂不斷炸開。

(烏軍炮兵)

分析人士指出,奧切列季涅是烏軍在阿瓦迪夫卡西部第三道防線的北部起始點,這裡處於東西走向地高地之上,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可以隨時俯視第三道防線南側的河谷地區,另一方面,奧切列季涅是烏軍中部防線的關鍵節點,一旦俄軍佔領奧切列季涅,那麼俄軍距離烏軍在整個頓巴斯戰場的後勤補給中心紅軍村就僅剩下32公里,與此同時,在奧切列季涅的東側克拉米克地區,俄軍也正在快速推進,進而對奧切列季涅北側的烏克蘭援軍進行有效切割,烏軍防區被分隔極大影響了相互增援的效率。

(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與此同時,奧切列季涅附近是阿瓦迪夫卡西部方向上的最高點,俄軍一旦拿下該城,那麼俄軍主力部隊將藉助地形優勢,直接衝入烏軍在沃夫恰河以及卡利夫卡水庫構成的防線,到達烏軍的第三道防線縱深,有分析人士認爲,在這一方向,俄軍進攻僅剩下的唯一難度,就是如何突破烏軍以大量水網構建的“天然水障”,隨後俄軍將直插紅軍村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