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3家公司終止上市!新“國九條”落地顯效 多維出清績差風險公司

5月28日晚間,*ST園城、*ST同達、*ST碳元3家公司同日收到上交所對公司股票作出的終止上市決定。此前,*ST商城已於5月21日收到終止上市決定。正源股份在5月28日公告中明確,公司已鎖定交易類退市情形。

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到,上述5家公司均持續經營能力不佳,長期存在各類風險交織的情形。在新“國九條”提出“加大退市力度”的要求後,各方歸位盡責、市場有效選擇,以多元方式對績差風險公司有序出清。進退有序、及時出清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財務類退市及時出清空殼企業

記者觀察到,4家財務類退市公司中,*ST碳元觸及“淨利潤爲負+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組合類退市情形,*ST園城、*ST同達則是觸及“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退市情形,*ST商城則是同時觸及上述兩項情形。

新“國九條”強調,要進一步壓實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中國證監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要求,壓實會計師事務所責任,將反映上市公司財務失真、內控失效的審計意見作爲退市決策的重要依據;強化監管,督促註冊會計師勤勉盡責,規範執業,恰當發表審計意見。仔細分析年審會計師的無法表示意見基礎,能夠看到年審會計師獨立履職,以發表非標意見的方式指出公司問題所在,提醒廣大投資者充分關注。

翻閱*ST園城、*ST同達、*ST碳元3家公司的年報審計意見,會計師均有明確所指,例如*ST商城的自營黃金家電業務、*ST園城的酒水飲料業務和貿易業務,*ST同達的受贈資產收入確認等關鍵審計事項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上述情況將導致整體財務報表編制基礎真實性、合規性存疑,最終導致會計師依照《會計準則》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

透過現象看本質,4家公司最終走向退市的結果,關鍵原因是長期缺乏主業,喪失了持續經營能力。例如*ST園城長期依靠大宗貿易勉強維持上市地位,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上市以來先後6次因淨資產、淨利潤爲負等經營風險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長期遊走於退市指標邊緣,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近三年兩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近一期年報顯示員工數量僅爲18人。

*ST商城主業經營情況持續惡化,扣非淨利潤連續18年爲負值,營業收入近3年來徘徊在1億元左右, 2014年以來公司先後被5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同達2023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100萬元且淨利潤爲虧損,2015年以來收入就持續在1億元以下。*ST碳元已連續五年虧損,且流動資產大幅小於流動負債,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對於這類已經“空心化”的“殼”公司,新“國九條”明確要加大打擊力度,堅決出清。

市場發揮功能推動優勝劣汰

除財務類退市以外,市場也在積極主動發揮功能,以“用腳投票”的方式對公司作出選擇,將績差公司及時清理出局,不斷加速多元化退市進程。

5月28日收盤,正源股份收盤報0.61元/股,連續18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股,已鎖定交易類退市,成爲滬市本年度第4家面值退市公司。剖析正源股份,該公司已連續2年大額虧損,持續經營能力明顯下滑,2023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202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80.11%,或許就能爲公司股價一路下挫走向退市找到答案。

拉響退市警報的公司不止一家,但本質原因還是在公司自身。凱馬B主營業務長期萎靡,已連續11年扣非淨利潤爲負,近三年毛利率均不足2%,目前已連續11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ST陽光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存在大額資金佔用,年報披露後持續跌停,目前已連續8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ST易連、ST億利、ST迪馬、*ST富潤、*ST美訊等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經營風險或者合規風險,部分公司已被立案或被行政處罰,公司深陷困局、積重難返。

隨着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投資者的逐步理性,只有內控規範、穩健經營、積極回報投資者的公司方能贏得投資者的長期認可,績差風險公司註定將被市場淘汰。

交易風險切不可忘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觸及財務類、交易類等不同的退市情形,在後續退市實施上也會存在差異。交易類退市公司不設退市整理期,例如*ST世茂、正源股份等觸及交易類退市的公司,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后將被停牌,之後將直接摘牌退市。

財務類退市公司將在作出退市決定後進入退市整理期。*ST同達、*ST碳元、*ST商城及*ST園城等4家財務類退市公司將於上交所公告終止上市決定之日後5個交易日屆滿的次一交易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屆時,公司證券簡稱前冠以“退市”標識。

記者關注到,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爲15個交易日。以*ST商城爲例,公司股票將於5月29日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爲6月19日,其後公司股票將被摘牌。期間,公司股票的漲跌幅限制將由原先的5%上升至10%,退市整理期的首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投資者應謹慎判斷投資風險,充分評估公司存在的風險,切勿“火中取栗”、盲目跟風。

此外,退市不意味着免責。對於存在違法違規行爲的退市公司,仍將依法予以查處和追責。投資者因退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爲遭受損害的,可通過依法提起民事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