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團隊進入校園 讓孩子體驗文化藝術的美好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出席「看見藝術力-文化體驗教育展」。(文化部提供)

屏東縣恆春國小與車城國小師生演出恆春民謠。(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主辦「看見藝術力-文化體驗教育展」,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開。(文化部提供)

本週末一連兩日,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主辦「看見藝術力-文化體驗教育展」,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開,由恆春國小與車城國小師生聯合表演恆春民謠組曲下,爲文化體驗教育展揭開序幕。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武曉霞、立法委員吳思瑤、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策展人北藝大教授餘昕晏,以及藝文界與教育界重要人士、團體也共同出席。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在致詞時,特別引述雲門舞集對舞蹈教育的觀念「身體學會的,誰也帶不走」,雲門舞集及朱宗慶打擊樂團自20多年前就倡議,藝術教育應從小開始,讓孩子們隨時隨地接觸文化藝術。文化部自106年起與教育部共同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劃」,由文化部廣邀各領域的藝文團體及工作者,藉由自身藝文專業的轉化,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體驗內容,並經教育部的鼓勵,讓文化體驗進入學校正規課程。

李靜慧表示,執行迄今已輔導超過629個文化體驗計劃,觸及學校數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達1849所,受惠學童近8萬人次。

林懷民在欣賞完屏東恆春國小、車城國小帶來的民謠與月琴表演後,也直喊:「孩子們很棒喔!」他特別向在地方教育拼命的老師、朋友致敬。林懷民表示,「雲門舞蹈蒲公英」計劃前進69鄉鎮,接觸12000名師生。「在臺灣推動藝術與文化平等是可以實現的」,盼望偏鄉孩子都能有接受藝術的感動。

爲讓更多學校、民衆看見文化體驗向下紮根的成果,策展單位將「教室」搬到展場與大衆見面,特邀朱宗慶及唐美雲兩位藝文教育推手帶來精彩的講座,並邀請20餘組優良團隊帶來精彩的展示分享、論壇及工作坊。包括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影子傳奇劇團、鄭鬱琳家將文化等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深具地方特色工藝的豐園漆藝資材行、林頴函金工創作、臺灣工藝美術學校;傳承文化與生活脈絡的日升媽媽歌舞社排灣族十字繡、達尼芙工坊布農族植物染等;更有臺北曲藝團、臺北木偶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影響.新劇場等演藝團隊也熱情參與。

而云門舞集則自2019年以來,以「雲門舞蹈蒲公英」計劃響應,由舞團成員帶着一隻皮箱,走入全臺各地偏鄉,帶給上萬名師生不一樣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