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役下基地首射紅隼火箭 「不發彈」虛驚一場

陸軍一年期義務役基地訓練成果,今天在南測中心展示「基地戰力鑑測一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主要驗證官兵反裝甲武器射擊成效,使役男更加熟稔新式武器操作,提升部隊不對稱作戰能力,落實實戰化訓練目標。記者林俊良/攝影

軍方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後,今天對媒體公開義務役進行基地訓以及射擊紅隼反裝甲火箭的實況,這也是陸軍從2022年採購紅隼火箭以來首度公開實彈射擊,不過過程中發生1枚火箭故障不發火的狀況。軍方表示,故障排除屬於訓練的一環,陸軍也將從明年起全面配發紅隼火箭。

陸軍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後,首梯義務役男從9月16日起分別在南、北測考中心展開爲期13周的基地訓練,近期進行六六火箭彈及國造紅隼反裝甲火箭的實彈射擊測驗,陸軍也首次公開紅隼火箭彈的射擊測考。

根據軍方規劃,目前在南測中心接受基地訓的8軍團137旅步1營總計48名火箭彈兵射手,以8員一波方式,分6波進行實彈射擊,受測士兵在助教指導下依「用筒」程序,以跪射姿勢、分單雙數批次陸續開保險,對175公尺外的固定戰車標靶進行射擊。不過過程中發生有一枚紅隼火箭彈出現不發火的故障狀況。

南測中心副指揮官餘紹睿說明,按照規範,發生不發火狀況時必須先靜置60秒再進行第二次射擊,若仍無法擊發就屬彈藥問題,必須交由未爆彈處理小組做後續處置,由於紅隼火箭是新式彈藥,陸軍也會請中科院做後續檢查,找出確切問題。

軍方指出,這是陸軍採購紅隼火箭後第一次進行實彈射擊,除了137旅外射擊的48枚外,目前在北測中心進行基地訓練的109旅也射擊超過50發火箭,這是第一起不發彈故障案例。餘紹睿強調,不發火故障排除本來就是訓練科目的一環,官兵都會按照故障排除程序進行演練,所以官兵纔能有條不紊處置。

紅隼火箭是由中科院研發,發射筒口徑67公釐、全長110公分、全重5.1公斤,火箭彈的最大射程1200公尺、有效射程220公尺,可穿透40公分厚度低碳鋼及27公分厚度的均質鋼板。中科院在2013年公開後,海軍陸戰隊、憲兵陸續採購,陸軍則在2022年採購首批5000枚。

餘紹睿說,目前每一位一年期義務役士兵都必須完成六六火箭彈的縮射彈射擊,火箭彈兵專長則要再進一步接受紅隼火箭的訓練擊測考,官員指出,陸軍過去編裝的APILAS、AT-4等反裝甲火箭都已不再接受測考,紅隼火箭也將從明年起全面編裝部隊。

陸軍南測中心今天實施「基地戰力鑑測一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驗證官兵反裝甲武器射擊成效,提升部隊不對稱作戰能力,落實實戰化訓練目標,實彈射擊後,一名鑑測官將未擊發的紅隼火箭彈高高舉起攜回,依安全程序處理。記者林俊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