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勺中子星物質就達到數十億噸重,這種神奇天體真的存在嗎?

中子星,僅次於黑洞的神秘天體,密度極其高,一小勺中子星物質的質量就可以達到數十億噸,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甚至難以接受的。

所以有人就會認爲科學家只是在忽悠人罷了,怎麼可能存在如此重的天體呢?

實際上,不僅理論上,實際上天文學家也發現了中子星的存在,而且發現了不止一顆。

當然,由於中子星個頭通常都很小,距離又很遠,即便是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也不能直接看到中子星,那麼,天文學家是如何證實中子星的存在呢?

千萬不要以我們普通人的智商去衡量天文學家們,他們都是極其聰明的存在,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厲害。中子星有幾個特點,引力巨大,溫度超高,磁場超強,輻射能力超強,可以發出超強的射電源。

同時中子星還會高速旋轉,最快的中子星每秒可以旋轉超過2000圈,在旋轉的過程中發出強大能量的射線,隨着中子星的旋轉,高能量射線就像燈塔一樣掃過宇宙太空,等到掃到地球時,就可能被射電望遠鏡捕捉到。

實際上,中子星這種特殊天體,早就被理論預言存在了,就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極端的引力作用下,天體會被壓縮到極度緻密的狀態,形成特殊的天體,比如說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

科學家們也早就計算出了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誕生條件。

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低於太陽質量的8倍,在生命演化晚期會膨脹爲紅巨星,最終外殼和內核脫離,外殼物質消散到太空,而緻密的內核坍縮爲白矮星,質量大約在0.6到1.44倍太陽,如果超過了1.44倍質量,白矮星就會繼續向內坍縮。

所以,1.44倍太陽質量也是白矮星的質量極限,也被稱爲“錢德拉塞卡極限”。我們的太陽死亡之後,就會淪爲一顆白矮星。

白矮星密度其實也很大,每立方厘米白矮星物質質量可達千萬噸。白矮星之所以不能繼續向內坍縮,就是因爲電子簡併壓的存在,電子簡併壓產生的強大力量與白矮星自身引力達到了平衡。

說到電子簡併壓,就需要提到泡利不相容原理,講的是兩個粒子不能處於相同的量子態,一旦兩個粒子,比如說電子在外部力量作用下不得不進入相同的量子態,就會產生巨大的斥力,就是電子簡併壓。

就相當於你就喜歡一個人獨處,待在一個房間裡,而我非要去你房間裡,你就會非常排斥,用力往外推我,這種力量就相當於電子簡併壓。

說白了,白矮星內部物質雖然不是如今我們看到的任何元素,但還能保持原子的基本穩定和模樣,電子並沒有被壓縮到原子核上。

但是,如果白矮星質量超過了1.44倍太陽質量,電子簡併壓也扛不住了,開始繼續向內坍縮,最終成爲中子星。

也就是說,1.44倍太陽質量是中子星質量的下限,但也有上限,這個上限就是奧本海默極限,大約3.2倍質量,超過這個極限,中子星也會繼續向內坍縮,最終成爲黑洞。

中子星,顧名思義,就是完全由中子構成的天體,憑藉比電子簡併壓更強大的中子簡併壓與自身引力抗衡,保持穩定。

平時我們看到的物質之所以能保持穩定,就是依靠電磁作用對抗引力保持穩定的,這就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物質。而依靠簡併壓對抗引力的物質,其實已經不是普通物質了,比如說白矮星和中子星物質,都不是我們常見的物質。

比如說中子星,完全由緻密的中子構成,就相當於超大的原子核,但比原子核密度更大,意味着中子星比原子核還要緻密。

原子核密度大約每立方厘米1億噸,已經相當恐怖了,而中子星密度甚至可以超過每立方厘米10億噸,中子星物質根本不是我們看到的任何物質形態。

不過中子星還不算最恐怖的,理論上還存在更恐怖的天體:誇可星。

剛纔講了,中子簡併壓是比電子簡併壓更強大的力量,中子星就是依靠強大的電子簡併壓對抗自身引力保持穩定的,實際上還存在比中子簡併壓更強大的簡併壓:夸克簡併壓。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誇可星,那麼它的密度比中子星要大得多,甚至大上億倍。不過至今爲止,科學家們都沒有發現誇可星的存在。

目前,我們通常認爲奧本海默極限就是中子星的上限,超過這個上限中子星就會坍縮爲黑洞,所有物質都會被壓縮到無限小的奇點上。

黑洞是比中子星更詭異的天體,目前的所有大自然法則都無法解釋。不過2019年天文學家終於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而天文學家們找到中子星的時間更早。1967年,天文學家們收到了宇宙太空傳來的奇怪電波,就像人的脈搏跳動一樣,很有規律。後來英國天文學家休伊什終於弄清了這種電波是由某種天體發出的,命名爲脈衝星,也就是中子星旋轉發出的脈衝,掃過地球被人們發現的中子星。

休伊什本人也因此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獎。

由此可見,中子星確實存在,而且早已經被人類服務了。

人類目前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顆中子星,中子星的發現對人類認知和探測宇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脈衝星,具有極其穩定精準有規律的脈衝信號,就像是茫茫宇宙中的燈塔一樣,可以作爲未來人類星際旅行中的導航系統,就像如今我們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那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