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白馬股”遭立案!興銀基金旗下4只產品剛買入就“踩坑”
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製藥界的“白馬股”、海南知名藥企普利製藥(300630.SZ),最近風波不斷。
6月17日,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鵬元”)對普利製藥主體信用等級和“普利轉債”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而上一次的評級時間是在2023年6月20日,評級展望結果爲“穩定”。
中證鵬元也給出了列入信任觀察名單的理由。主要原因是,因普利製藥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度報告,被證監會立案,並自5月6日起開始停牌。
不僅如此,早在4月16日,普利製藥發佈的公告顯示,海南證監局對公司出具責令改正措施決定,在現場檢查中發現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中營業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而需要自查,但自查整改需要一定時間。
2023年,因以合成生物學法佈局司美格魯肽原料藥和製劑,普利製藥股價兩個月之內上漲接近60%,一時間成爲製藥界的“白馬股”。
未如期披露年報後果很嚴重,如在股票停牌後兩個月內仍未披露,普利製藥將被*ST。截至6月17日發稿前,上述財報依舊“難產”。
那些曾寄希望於普利製藥的股民和投資機構,承受着賬戶資金縮水的壓力。從普利製藥公募基金持股情況看,3家公募一季度持有該公司51.49萬股股票,其中,興銀基金旗下4只產品剛在一季度買入43.49萬股,持股佔比達84.5%。
持倉被證監會立案、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興銀基金投研風控又是否存在漏洞?
1
6只基金重倉買入,
4個月股價下跌46%
最好的情況,普利製藥2023年年報在股票及普利轉債停牌兩個月內披露,且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意見,則平安無事。相反,普利製藥將面臨着被“披星戴帽”的風險。
普利製藥管理層與審計機構就財務問題還處於僵持階段。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表示,普利製藥尚未向其完整、及時地提供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等重要審計領域審計所需文件資料,也未向其提供2023年度財務報表。
1992年7月,普利製藥在海口市成立,註冊資本爲4.36億元,是一家以從事醫藥研發、註冊、生產和銷售爲主的企業,公司銷售產品主要爲處方藥,涵蓋抗過敏類藥物、非甾體鎮痛抗炎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消化類藥物等、心腦血管類、造影劑類、急救藥類等領域。
2023年,公司因以合成生物學法佈局司美格魯肽原料藥和製劑,導致股價在兩個月之內上漲接近60%,成爲市場關注的熱點。
根據天眼查信息,普利製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範敏華,持股32.77%,朱小平持股6.87%。範敏華還是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朱小平未在公司任職。2017年3月28日,公司登陸創業板。
圖源:天眼查
上市以來,2017年至2020年,普利製藥的營收、淨利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但業績增速自2018年後逐年放緩。
2021年、2022年,普利製藥營業收入分別爲15.09億元、18.06億元,營業收入增速依次爲26.94%、1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4.17億元、4.21億元,淨利增速依次爲2.25%、0.96%,可見其業績承壓。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前三季度,普利製藥的業績突然“變臉”。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52億元,同比下降1.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4億元,同比下降11.23%。
從股價表現看,自上市以來,普利製藥股價曾在2021年5月27日站上巔峰,當日收報55.04元/股。但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該股一路震盪下滑。
今年年初至今,普利製藥股價下跌46.26%。1月1日開盤,該個股報價22.98元/股,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4月30日),該股收報12.35元/股,目前總市值爲55.79億元。
在普利製藥股吧中,有網友評論稱,“6.30(6月30日)一切水落石出”,“歷時2個月,歷史問題的21年-22年報都改不好”;也有網友認爲“應該是可以出報告的,要是出不來報告拖也沒意義。”
截至4月30日,普利製藥股東人數約42000名。一旦走向退市,又該如何賠償股民的損失?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徐勁律師發表專欄文章指出,根據證券虛假陳述新司法解釋,已明確取消前置程序,投資者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導致損失,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可索賠損失範圍包括投資差額損失、印花稅及佣金損失。
自上市後,普利製藥被一衆公募爭相競逐,且均爲明星公募機構,2023年末,持股該公司的公募有23家,包括中歐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農銀匯理基金、圓信永豐基金等,總計50只基金持有該股。
到了一季度,僅6只基金持倉普利製藥,其中華夏基金和農銀匯理2只基金選擇繼續“堅守”,而興銀基金旗下4只產品一季度買入43.49萬股股票,持股佔比達84.5%。
圖源:東方財富網
面對普利製藥被立案,如果未如期披露財報,還面臨着披星戴帽的風險,接下來基金經理們又該如何選擇?2024年二季度的產品報告披露後,將會給出答案。
而醫藥股又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早在2022年1月的興證家族財富辦公室家族客戶峰會上,興業證券自營分公司副總經理徐佳熹曾對《上海證券報》表示,醫藥投資應跟隨產業趨勢,在行業變革中把握新機遇。在投資方面,他稱,除重點關注一線大龍頭企業外,也可自下而上找尋各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龍頭。
2
8年“老基”虧損1604萬元,
靠4次分紅擺脫清盤風險
興銀基金旗下4只重倉普利製藥的產品,分別爲興銀豐盈靈活配置、興銀鼎新靈活配置、興銀先鋒成長混合、興銀研究精選股票,持股數量分別爲12.31萬股、12.09萬股、9.85萬股、9.24萬股,佔基金淨值比例分別爲3.59%、3.78%、3.88%、3.85%。
興銀豐盈靈活配置A長期業績表現較好,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率超過90%。今年以來該基金累計收益率下跌2.11%,在同類2294只基金中,排名1301位。
圖源:天天基金網
重倉普利製藥的4只基金,均由基金經理孔曉語管理。孔曉語2019年8月加入興銀基金,至今已經將近6年時間。進入興銀基金的當日,孔曉語就開始接管興銀豐盈靈活配置A,同年11月管理興銀先鋒成長混合A和C。
2023年6月,興銀豐盈靈活配置增加了C類份額,由孔曉語擔任基金經理,又在2023年3月、10月接管興銀研究精選股票、興銀鼎新靈活配置混合;截至目前,在管4只產品總計規模2.06億元。
興銀研究精選股票A業績表現相對落後,截至2024年6月14日,該基金成立3年多淨值累計下跌21.46%,同類排名942只基金中,排名第391位。
圖源:天天基金網
興銀基金旗下4只產品一季度剛剛買入的普利製藥卻被立案,還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興銀基金合規風控又是否存在漏洞?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認爲,部分基金“踩雷”,與對上市公司調研力度不充分、沒有做到分散資產配置的策略。基金重倉某家公司,如果遇到股價大漲,有利於提升基金淨值。但是,如果遇到股價大跌,那麼可能會導致基金“踩雷”,遭到淨值大幅波動的風險,對基民切身利益造成損失。基金經理在重倉某家上市公司之前,需要做好充分調研工作,並瞭解好公司合規性、經營穩健型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由孔曉語管理的興銀豐盈靈活配置,2023年總計虧損1604萬元,而基金公司收取了約60萬元的管理費。也就是說,從單隻產品的業績看,基民虧損,但基金公司卻“旱澇保收”。
圖源:天天基金網
2019年三季度末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15個季度,興銀豐盈靈活配置規模一直低於5000萬元。儘管該基金曾在2020年一季報中表示,公司已決定與代銷機構進一步合作、加強營銷,解決低於五千萬元的情形,但並沒帶來實質效果。2023年二季度,這隻"迷你基"獲得了機構青睞,實現了“命運”的轉折,避免了清盤風險。
2023年上半年末,興銀豐盈靈活配置規模增至1.08億元,一個季度規模增長8倍。在此期間,該基金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由100%降至7.45%,機構投資者買入,持有比例由0%增至92.55%。
圖源:天天基金網
就在個人投資者大規模退場機構資金買入後,興銀豐盈靈活配置2023年進行了4次分紅,總計分紅金額1058萬元,這無論在興銀基金在管的88只產品(A、C類份額分別統計)中,還是放到整個權益市場,都實屬罕見。
4次分紅也是出手“闊綽”。根據分紅方案,前兩次該基金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1.05元,後兩次分別按0.96元和0.35元進行分紅。
圖源:年報
什麼樣的基金才能分紅?有業內人士稱,公募基金分紅有三個條件,一是基金當年的收益應先彌補上一年度虧損後,纔可進行當年收益分配;二是成立以來沒有實現虧損,三是基金經理如果找不到特別好的資產,會採用分紅的形式將資金分給投資者。基金分紅對於基民來說,起到了落袋爲安,被動減倉、提升基民持基體驗。
根據基金合同規定,基金收益分配方式有兩種,包括現金分紅與紅利再投資。如果投資者沒有選擇,則基金將默認爲現金分紅的分配方式。同時,分配後基金份額淨值不能低於面值。
2023年上半年,興銀豐盈靈活配置淨值達2.09元,並在同年上半年實現了約273萬元的利潤。2023年6月1日,該基金給投資者進行了第一次278萬元、緊接着在2023年6月26日進行第二次約279萬元的現金分紅,兩次分紅總金額達557萬元。
大手筆分紅也無可厚非。按照該基金合同規定,基金分紅的原因中,包括彌補投資者2022年虧損179萬元的損失。但下半年利潤虧損的情況下,依然進行了2次總計501萬元的分紅。
南京農行一位理財經理對《南京日報》表示,基金分紅的前提是基金必須盈利的,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能把收益部分落袋也是不錯的選擇。
截至2023年12月末,興銀豐盈靈活配置單位淨值爲1.69元,與前一年末的單位淨值相比,下降0.43元。主要原因是,基金分紅並非都是額外的投資收益,這部分收益原來就是基金單位淨值的一部分。因此,基金在分紅過後,淨值往往也會出現相應的降低。
“大手筆”分紅後,規模再次下滑。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興銀豐盈靈活配置混合規模由2023年末的9700萬元降至6100萬元。
3
固收基金扛大旗
興銀基金成立於2013年10月,曾用名爲華福基金,2016年更名爲興銀基金,由華福證券和國脈科技(002093.SZ)分別持股76%和24%。
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興銀基金曾有過三次規模快速擴張。
圖源:罐頭圖庫
一次是2015年二季度末至2016年四季度末,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將規模從50億元以下提升到600億元以上。但隨後幾年規模始終未能突破700億元,並在2019年三季度末降至300億元之下。
第二次是2020年三季度末至2022年三季度末,2年時間裡,興銀基金從一個300億公募衝到800億級別的中型公募。
第三次是從2023年末至今,興銀基金規模衝至千億以上。
作爲“券商系”公募基金,興銀基金一直高舉固收類產品的大旗,而權益類基金一直面臨規模偏小的尷尬局面。
截至一季度末,興銀基金管理基金規模1238.87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660.94億元,貨幣型規模545.97億元;混合型、股票型規模分別爲23.66億元和8.3億元。
固收類產品中,由基金經理李文程管理的業績可圈可點。
從履歷看,李文程廈門大學金融學碩士,13年固收投資交易與策略研究經驗,歷經三輪債市牛熊。在管基金8只,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合規規模105.47億元。
在近幾年波動較大的市場中,李文稱的業績開始顯露山水。
Wind數據顯示,2010年1月8日至2024年4月23日,李文程管理下,興銀中短債A累計上漲15.03%,居同類前1/5。
2023年5月末,興銀基金迎來了新董事長吳若曼。吳若曼有着多年的金融業背景,豐富的管理經驗,歷任貴州省檔案局科員,深圳特區證券公司襄理,南方證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蔚深證券有限公司副總裁,光大證券總裁助理兼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光大銀行資產託管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興業銀行期貨金融部總經理、資產託管部副總經理、總經理,興業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董事長上任時表示,興銀基金將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合規經營,不斷豐富優化產品佈局。從規模增長情況看,興銀基金2023年實現了快速發展。
不過,2023年,該公司有4位基金經理離職,高於行業平均的1.8人。同時,權益基金作爲興銀基金的短板,且1位基金經理在管的4只權益基金同時“踩雷”醫藥股,接下來如何消化給權類基金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終還是要用業績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