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帶觀衆上雲端 指揮家米哈爾.格列茲首度來臺

愛沙尼亞指揮家米哈爾.格列茲(Mihhail Gerts)首度來臺,將和丹麥天才大提琴家安德瑞斯.布蘭德裡德(Andreas Brantelid)同臺演出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還有愛沙尼亞作曲家愛沙尼亞國寶作曲家帕特(Arvo Part)的《天鵝之歌》,樂團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鄧博仁攝)

目前世界處在疫情之下,遠方還有戰爭,米哈爾表示,音樂能安慰觀衆。(鄧博仁攝)

愛沙尼亞指揮家米哈爾.格列茲(Mihhail Gerts)首度來臺。(鄧博仁攝)

米哈爾表示,管弦樂團對指揮而言,是一個美麗且活生生的樂器。(鄧博仁攝)

愛沙尼亞指揮家米哈爾.格列茲(Mihhail Gerts)首度來臺,將和丹麥天才大提琴家安德瑞斯.布蘭德裡德(Andreas Brantelid)同臺演出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還有愛沙尼亞作曲家愛沙尼亞國寶作曲家帕特(Arvo Part)的《天鵝之歌》,樂團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目前世界處在疫情之下,遠方還有戰爭,米哈爾表示,音樂能安慰觀衆,「音樂能給予人許多,能安慰他人,在表演的狀態下,可以帶觀衆暫時到雲端,遠離現實。」一如帕特的《天鵝之歌》,米哈爾說,「可以從中聽見一隻巨大的天鵝,拍動翅膀,這是我所感受到的事情。」

米哈爾表示,管弦樂團對指揮而言,是一個美麗且活生生的樂器,「很難演奏,但是奇蹟會發生,當我們表現我們的情感和感知力,可以創造巨大的快樂,傳遞給觀衆,並感受到觀衆所接收到的事情。」

米哈爾出生於1984年,來自愛沙尼亞,父母親都是音樂家,他表示,小時候可說是在歌劇院長大的小孩,「我常常在後臺玩,也因此可以觀察指揮的工作,在家時爸媽也會討論音樂的內容。連帶着影響我選擇以指揮爲職業。」

米哈爾表示,他小時候在音樂學校入學考試時,要考唱歌,他在家裡和母親一起練習怎麼演唱,但是正式考試時,他卻突然決定要唱另外一首曲目,他表示,「從這件事可以看到我爲什麼會走上指揮的路,指揮需要有應變能力,我們平常練習演奏,但是上了舞臺,會順應空間做不同的發揮和表現。」

在音樂以外的興趣,米哈爾表示他喜歡運動,特別是泰拳,「有一點像跳舞,但是有點危險性,我認爲指揮需要對肢體的掌控度高,對演奏會很有幫助。」

這次演奏的曲目,包括愛沙尼亞國寶作曲家帕特(Arvo Pärt )的《天鵝之歌》,和安德瑞斯.布蘭德裡德一起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還有蕭斯塔科維契的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革命》。

米哈爾表示,每個作曲家都在他們所處的那個時期,看見悲劇、革命、幸福等狀態,「他們的音樂是時代的記錄,標誌了當時人們的模樣,作曲家的筆反映了一個時代,透過音樂有深刻的情感表達,古典音樂能讓人一聽再聽,直達人心,這就是古典音樂的價值。」演出將於12月2日晚間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