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越南爲基地 臺灣鞋廠每年開發愛迪達千款新鞋
中部囝仔鍾德禮和林昌永,不學大家西進,30多年前選擇競爭較少的越南深耕,成爲愛迪達、Converse、Hoka重要合作伙伴,即使疫情也賺錢,是臺灣鞋廠的典範。(圖/財訊提供)
高齡81歲、足部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換上了一款寬大厚實鞋底的運動鞋,造成「拜登鞋」風潮。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這雙鞋爲法國品牌Hoka,美國母集團Deckers受惠Hoka的高成長,股價已突破900美元大關,4月19收盤價比AI龍頭輝達(Nvidia)還高。而支持Hoka量產的夥伴之一,就是臺灣37年的鞋業大廠來億集團。
來億集團在1987年於臺中創立,由董事長鍾德禮、總經理林昌永等股東共同成立。當時國內鞋業大廠如寶成、豐泰等陸續赴中國設廠,來億雖只是小作坊規模,但鍾德禮認爲「留在臺灣只會愈來愈小,甚至消失,決定放手一搏去海外。」於是1990年便決定在胡志明市設廠,是越南第1家加硫鞋(經硫化加溫)鞋廠。
積極自動化 數據即時回報
如今來億生產基地遍佈越南、緬甸、印尼,最高峰時年產能爲1.02億雙鞋、年營收逾300億元,前3大品牌客戶愛迪達(Adidas)、Converse、Hoka,佔逾9成2的營收。
猶如其他製鞋大廠,來億過去總是低調行事,這次因爲將以KY公司的身分在臺掛牌,外界才得以一窺這座擁有5.5萬名員工的鞋業帝國。
從越南胡志明市驅車3個多小時,來到永隆省、來億最大的鞋廠億春廠,佔地40公頃(約1.5個大安森林公園),內有2.2萬名員工,以植生花牆爲界將廠區一分爲二,分別爲愛迪達、Converse服務,並設置Converse開發中心。
《財訊》雙週刊也發現,廠內無人搬運車來來往往載着各式鞋款,牆上的ERP戰情中心看板可以自動化蒐集生產數據,更能即時與公司主管們的手機連動,就連客戶3天后要付款多少都清清楚楚。
另有一個神秘的創新團隊,負責各產線的自動化需求,包括客制3D列印軟體取代傳統制程,節省超過1/3的時間,並導入自主開發的AI系統,用視覺辨識計算噴塗面積。
林昌永回憶:「我來越南33年,以前一邊吃飯,一邊手揮蒼蠅,不敢吃外食;工廠外沒有柏油路,一下雨就泥濘積水,有時還涉水來上班。」而30年過去,這座越南的起家厝廠旁邊已經蓋了購物中心,馬路也拓寬,還成了愛迪達在越南的研發中心。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