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結合網路 不可見的數據也能互動

鄭先喻《It Could Be You》蒐集網路資訊,產出一系列假想個資。(誠品畫廊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人們習於眼見爲憑,但倘若是無法辨識或感知的事物,要怎麼理解或證明它們的存在?誠品畫廊9月舉辦鄭先喻個展,其中兩件新作分別以量子網路技術與瀏覽器的實驗性開發,將科技、情境與互動融合在一起,通過觀衆的參與和實際體驗,重新思考感知、記錄和語言傳達等既成觀念。

鄭先喻的創作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電子實驗裝置爲主,探討人類的行爲、情感和軟體、機械之間的關係,作品曾獲臺北數位藝術獎首獎、高雄美術獎優選、臺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等。

鄭先喻早期的作品,會賦予機械裝置生命象徵或存在的意義,時而幽默表達他對環境的觀察和生命的體悟,這次展出的《Portrait 2011》則利用電子廢棄物製成的機械人臉,可以感應現場的人潮:現場如果有人,機械人臉會移動;如果無人在場,它就開始流淚。

鄭先喻也關注網路通訊急速發展所引發的資安問題,作品《It Could Be You》利用網路伺服器端應用,蒐集地區性線上論壇和即時聊天室資訊,一旦有人在網路留言,系統就會搜尋可能的個資和照片,再透過合成技術與機器學習,產出一系列假想個資。

在作品《Annoyanony》,鄭先喻創建虛擬的電話號碼,及相對應的個人資料,再借由網路電話的設定,隨機選取號碼撥打,接通之後會建立一個匿名的通話羣組,在通話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展開一段與陌生對象通話的情境,觀衆則是透過展場的揚聲設備和視覺影像,旁觀這一場對話的進行。

另一件作品《Around 7 Meters is More Fun》,參與者在操作搖桿時所產生的圖像軌跡,會出現在另一端的螢幕上,唯有旁觀者能看見螢幕上出現的圖像內容,不僅參與者自己看不到,圖像也無法被捕捉或記錄下來,因此,參與者只能依靠旁觀者的敘述或表達,想像這個不可見的畫面。鄭先喻在這件作品中創造出一個特殊的互動情境,也讓人重新思考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的差異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