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將超過大陸 經濟呢?各界這樣分析

印度人口將超過大陸,經濟呢?圖爲運行中印度火車。(路透)

大陸觀察者網20日報導,近日印度人口即將超越中國大陸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消息,引起關注。人口世界第一了,經濟呢?印度能趕上中國嗎?外媒對印度人口成爲世界第一的報導中,總離不開與中國比較。在外界看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飛躍,與人口紅利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又十分值得印度借鑑,甚至視之爲榜樣。

上世紀80年代,印度和中國的經濟水準大體相當,但差距越來越大。1990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於中國的90%,在2000年變成40%,到2010年是25%,2022年時已不足20%。

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家蔡昉指出,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按2015年不變美元計算,2021年印度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爲1961美元,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水準。事實上,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準之下的時點在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長達29年的時間差,這期間兩國的經濟發展表現迥然不同。

蔡昉認爲,從早期中國和印度人口總量交替領先的漫長曆史也可以看到,「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個頭銜與發展績效和發展水準並無直接關聯。

「例如,麥迪森整理的歷史數據顯示,從西元元年起,至今兩千餘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在中國與印度之間,以人均GDP衡量的發展水準並無實質性差異,真正顯著拉開兩國之間發展差距的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改革開放。」蔡昉說道,「40餘年的改革開放效果某種程度上超越了以往的全部歷史。」

《紐約時報》分析稱,在仍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就找到了通過出口驅動型的製造業實現轉型增長的方法,而印度既未能夠複製該模式,也沒能提出一種能實現更多增長的獨屬模式。

報導稱,雖然印度的基礎設施與幾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遠遠落後於中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外國投資。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印度的投資增長速度已然減半,從2000年至2010年的年均10.5%降至2011年至2021年的5.7%。該報告稱,企業對印度電力供應、公路和鐵路網路的擔憂,以及可能會面臨的官僚主義與保護主義的政策風險,都削弱了外界對印度的投資意願。

此外,印度女性中只有約1/5擁有正式工作,該比例不僅位於世界末流,而且還隨着印度經濟發展而不斷下降。

「在教育、就業、數位管道和其他各種各種方面,(印度)女性缺乏平等的機會,無法同像男性獲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工具和手段。」非營利組織「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董事普納姆·穆特雷賈表示,「印度需要改變這種情況,才能真正獲得人口紅利。」

報導稱,在近一代人的時間裡,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確實遠遠快於人口增長速度,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印度人比例也有所下降。

然而,以全球標準衡量,大多數印度人依舊處於貧困狀態。去年5月,「印度競爭力研究所」利用印度政府數據編寫的《印度不平等狀況》報告中指出,印度約90%工薪階層月收入低於25000盧比(約合人民幣2097元)。

印度智庫「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委員會」客座教授卡普爾表示,儘管龐大的適齡勞動人口使印度具有吸引力,可以使印度成爲巨大的商品和服務市場,但許多投資者也在關注勞動者的技能問題。

「熟練勞動力的缺乏確實會損害印度的經濟前景。」卡普爾稱,印度「在服務業擁有非常熟練的勞動力」,但其勞動力缺乏高端製造業所需的技能培訓,「這一直是我們的遺留問題,因爲我們傳統上對人力資本投資不足。」

卡普爾認爲,印度現在擁有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了利用這個機會,印度需要擴大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來提高勞動者技能。

維亞斯也表示,印度必須加大投資,吸收所有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否則這種被大肆吹噓的人口紅利「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人口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