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出海記”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新“國九條”提出的2035年目標之一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想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走出去、加大國際化佈局是必備之路。
從國內證券公司當前海外佈局情況來看,歐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是投入相對較多的區域,有的側重其一,有的二者兼重。受國際大環境影響,近年來,東南亞佈局更多的券商國際業務業績表現相對更優,銀河證券即爲後者的典型代表。
相較於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國內外綜合實力強勁的頭部券商,銀河證券海外業務起步相對較晚,但其借力於“一帶一路”,近五年來國際業務收入整體穩步提升,僅於2022年出現6.67%的小幅下滑。
日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一場品牌發佈會上,銀河海外馬來西亞正式亮相。這是銀河證券於2023年12月實現對銀河—聯昌(馬來西亞)100%持股後,正式官宣更名。
收購東南亞當地券商,以市場化招聘的當地人才爲主力展業;同時將中國企業和資本帶到東盟,推動境外子公司與中資頭部公募基金聯名發行產品,推進境外子公司參與中資離岸債承銷等,是銀河證券國際化業務佈局的主要思路。
受此影響,銀河證券國際業務成果逐漸顯現,2023年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28%,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也逐步提升。不過,如何解決企業“走出去”普遍面臨的“水土不服”問題、怎樣儘快收回收購聯昌集團證券業務所付出的高額成本等,對於銀河證券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併購之路
日前,銀河海外馬來西亞正式亮相,這標誌着銀河證券海外併購展業的又一新徵程。海外併購,是銀河證券國際化業務佈局的重要一環。
與創立之初即有外資背景的中金公司等頭部券商相比,銀河證券國際化業務起步相對較晚。2011年,其方在香港設立中國銀河國際,正式開啓國際化進程。
在香港市場,相較於香港本土券商,內資券商受困於資源、環境等差異容易出現“水土不服”,業務開展並不具備優勢,遇到資本市場景氣度欠佳的年份,虧損者並不鮮見。怎樣尋找一條獨具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快速改善業績,成爲各家券商的當務之急。
隨着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銀河證券選擇緊跟“一帶一路”佈局,同時通過海外併購的方式快速解決資源、人才問題。
2015年,銀河證券收購馬來西亞聯昌集團(以下簡稱“聯昌集團”)證券業務;2018年完成首次交割,成立合資公司銀河聯昌。這是中國證券行業在東盟核心區域的首個跨境併購項目。2023年,銀河證券實現對銀河聯昌的100%控股;今年4月23日,更名後的銀河海外馬來西亞正式亮相。
由於聯昌集團在東南亞佈局已久,銀河證券併購聯昌集團後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快速提升。目前,銀河證券海外業務已經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盟服務客戶數超過50萬,逐漸成爲亞洲佈局最廣的中資券商,在東南亞處於市場頭部地位。
經濟層面的收購完成後,如何實現內部資源的打通、以更高效率展業,對於券商而言也是一大挑戰。對此,銀河證券選擇的策略是本土化運作。
根據銀河證券相關人士介紹,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的主要經營管理層都是當地人,絕大部分員工也都是本地市場化招聘的專業人才。銀河證券作爲股東,主要抓好戰略、考覈、風控合規等;同時,在本地化經營的基礎上,着力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業務協同,爲境外子公司注入“中國動能”。
目前,銀河證券通過銀河海外在東南亞各國擁有本地員工隊伍共計2200餘人。
國際業務收入5年翻倍
從銀河證券近年來的國際化業務收入來看,其海外佈局確有起色。
根據其年報,2019年-2023年,銀河證券國際業務收入僅於2022年出現6.67%的同比下滑,其餘年份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2019年和2020年增幅分別高達192.00%和50.24%。從具體數值來看,2019年時,銀河證券國際化業務營業收入尚爲10.77億元,2023年已經達到20.06億元,近乎翻倍。
銀河證券的國際化業務究竟是如何開展的?
根據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國際化佈局具體戰略是深耕亞洲,輻射全球,全面建設國際業務產品和服務體系,努力成爲國際市場全面的境內外業務提供商。
具體來說,首先,銀河證券通過聯昌併購項目將國際業務網絡從中國香港延伸覆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成爲在亞洲地區網絡最廣闊的中資券商,並且通過國際業務部、銀河國際及銀河聯昌的緊密配合,圍繞“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建立了綜合國際業務體系。
其次,聯手內地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共同推進東南亞業務佈局。
比如,2023年8月25日,銀河證券與富國基金聯名推出的中國銀河證券富國越南30產業指數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比如,2022年9月,銀河證券與南方東英資產管理聯名推出的南方東英銀河-聯昌富時亞太低碳指數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上市募資金額1億美元,這是新交所有史以來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股權ETF,也是全球首隻覆蓋亞太地區的低碳ETF。
再比如,2022年,銀河證券旗下銀河國際和銀河德睿聯合推出“首個應對歐盟碳關稅金融產品——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合約跨境收益互換(TRS)”。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滬深交易所上市節奏的放緩,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赴港上市,這也爲內資券商的海外佈局提供機遇。
銀河證券助力極兔速遞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爲2023年以來港股市場發行規模第二大IPO;幫助貝克微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貝克微是近二十年來首個芯片設計類公司港股IPO;同時助力邁越科技、慧居科技、天圖投資、瑞浦蘭鈞、綠源集團、友芝友生物、新傳企劃、東軟熙康、中寶新材等企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今年,銀河證券助力泰國信貸銀行完成首次公開募股項目,募集資金達73.7億泰銖(約合14.5億元人民幣),成爲近年來泰國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客觀而言,近年來銀河證券海外業務的確有所進步,但距離其去年提出的三年戰略規劃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根據其最新的三年戰略規劃,到2025年,銀河證券國際業務營業收入和利潤排名在可比在港中資券商中保持前八,跨境業務增量達到百億港元規模,東南亞核心市場排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