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痛經,醫生鼓勵我生個孩子”

女性瞭解婦科知識要多難,她要從大量僞科學、古老謠言,甚至醫生的固有偏見中撥開層層迷霧,才能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

現代醫學發展了幾百年,纔有研究發現,原來醫療體系一開始的根基完全建立在一個充滿偏見的假設:那就是把女性當成了有子宮和輸卵管的男性,其實性別帶來的生理差異遠大於此。而不假思索的偏見還在持續傷害女性。

今天從一種造成繼發性痛經的病症開始,揭開籠罩在婦科知識四周的陰霾,信息沒有變得清晰,但起碼是一個起點,承認之前做得遠遠不夠的起點。

生孩子治百病?

前不久她姐刷到一些自詡醫生的賬號,列出許多生育對女人的好處。

聲稱能緩解痛經、胸部二次發育,甚至降低女性患癌風險。

圖源:

這一說法並不陌生。

民間一向有“月子病月子治”“生孩子會長高”“生男孩治病”等等傳言。

周雨彤、吳磊主演的電視劇《愛情而已》中,女主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下文簡稱“內異症”)。

醫生給到的第一個方案,也是生孩子。

“懷個孕,生個小孩就解決了”;《愛情而已》

廣爲流傳的,除了「生孩子治病」,還有「不生育患病」。

彷彿子宮是饋贈,女人不使用便要遭到天罰,如“女人的子宮閒不住,不生孩子就長瘤子”。

綜藝裡,金星曾對葉璇施展過這招,她說:

“很多女人到了年紀乳腺癌,該生孩子不生孩子,該喂孩子不喂孩子,全堵死了”。

圖源:《金星秀》

嬰兒,似乎一直是中國女人的藥引子。

《金星秀》過去幾年了,世界並沒有變好,鋪天蓋地仍是這類謠言。

有一些比較容易分辨。

比如她姐曾分析過的“月子病月子治”騙局——其實不存在所謂的月子病,大部分都是生育損傷,產婦需要的是科學治療和真正的休養。

圖源:新浪微博 @六層樓

比如“生育會長高”的謠言——其實人類骨骼閉合之後不會二次生長,感覺變高更可能是體態變化。產後女性的二次發育僅常發生於腳的尺碼上。

比如,產後胸部變大的宣傳——其實度過哺乳期後,乳房會縮回到原本的大小,不僅不會變大,甚至顯得乾癟下垂。

女性在產後身體變好,是可能存在的,但往往屬於倖存者偏差。聲量很大,樣本稀少。

而另一種“生育好處”更具欺騙性。

常出現在權威人士口中。

如“懷孕生產可以治療內異症”、“生孩子治痛經”。

圖源:Endoactive

這種說法經久不衰、無分中外。

2023年發表於BMC的一篇報告,調查了澳大利亞 3347 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發現其中有 1892 人收到了以懷孕或生孩子以控制或治療內異症的建議。

建議近90%來自於醫生,近25%來自於家人。

圖源:BMC

但這讓患者倍感壓力,因爲一部分患者並沒有生育打算,還有一部分患者年齡太小,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爲建議的時機是恰當的。

以生育作爲內異症的治療方法,十分普遍。書中如是說,醫生如是說。

卻禁不起細想。

女人的健康被寄託到另一個生命之上,而不是醫學手段,醫生給出的方案是個人的生育選擇,而不是科學研判。

這多麼荒謬。

“爲什麼?真的科學嗎?”疑問一定會在某一時刻在女性的腦海中浮現。

但尋找答案太不容易了。

圖源:Endoactive

神秘的痛經與內異症

生育能不能治療痛經,能否治療內異症?

爲了解開謎團,我們需要重新瞭解人類認識痛經的歷史。

現代醫學之前,經期疼痛的女性被不斷被打上“癔症”“女巫”“色情狂”的標籤。

埃及最早的婦科資料,公元前1800年的《卡洪婦科莎草紙》,將子宮視作一切疾病的源頭,這種說法成爲後世“歇斯底里症”的靈感。

圖源: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直到20世紀以前,許多人們都相信,女性疾病是因爲——

“子宮是一個渴望母性的活性物質,它可以在身體內遊走”,這種觀點持續幾千年。

如此歸因之下,產生了衆多詭異的治療方案。

比如,掐住婦女的脖子令子宮歸位。比如,女性綁起來、使其身體上下翻轉令子宮歸位。

比如,讓女性隨身攜帶嗅鹽,“子宮不喜歡辛辣的氣味,聞後會返回原位”,等等。

在“子宮遊走”說法猖獗的同時,月經仍不斷被神秘化、道德化。

《Endometriosis: ancient disease, ancient treatment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女性的婦科疾病被定義爲性慾過剩、精神錯亂、或惡魔附身。

直至17世紀,癔症仍是僅次於發燒的第二大疾病,衆多女性因所謂的“歇斯底里狀態”被指控爲女巫,遭受折磨與殺害。

《Endometriosis: ancient disease, ancient treatment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如今我們知道,“歇斯底里症”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概念,它很可能是內異症以及其他疾病的誤診結果。

但這一切被發現的太晚。

1860年,人們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一時期,放血、手動調整子宮、電灼等奇葩治療方法依舊盛行,婦科手術死亡率高達50%-70%。

《Endometriosis: ancient disease, ancient treatment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927年,首次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的命名。不久後人們陸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至身體各處——腸道、卵巢、子宮頸等案例。

如今,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全球約 10%(1.9 億)的育齡婦女和女孩。

多數患有該病的女性在出現症狀後平均 7 年內都沒有得到診斷,它常被誤診爲泌尿問題、情緒問題、胃腸問題.......女性的訴求往往被認爲是“想太多,太矯情”。

圖源:Endoactive

說到這,需要展開一下現代醫學概念中的“痛經”與“內異症”。

多數女性已經瞭解到,痛經存在兩種情況——

“原發性”無關病變,治療方案只關於止痛。“繼發性”器質病變引起疼痛,需要醫療手段干預。

內異症,便是導致痛經的常見疾病。

它指子宮內膜細胞在身體其他地方紮根。常見症狀是痛經、不孕、包塊、性交疼痛等。

圖源:《實習醫生格蕾》

有一些極端例子,比如子宮內膜進入鼻腔,患者便會在每月經期流鼻血;進入眼睛,經期便可能流出血淚。

同時,它也可能造成不同的疾病。比如位於卵巢便是巧克力囊腫,位於子宮肌層便是子宮肌腺症。

圖源:《愛情而已》

20世紀以來,許多實驗認爲懷孕可以緩解內異症,直至“懷孕”成爲一些醫生使用的治療方案。

然而,這是幾千年來,人類反覆掉入的同一個陷阱。

事實上,痛經、歇斯底里症、內異症......女性經期問題有無數種解讀,但從柏拉圖時期至今,妊娠都是主要的解法。

圖源:Endoactive

子宮遊移說認爲,這些疾病源於女性不履行母職,導致子宮被剝奪,只能在體內遊蕩。

他們鼓勵女性儘早生育。

色情狂理論,認爲女性體內積液過多,需要性行爲,但禁止自慰。

他們提出,女性需要進入婚姻、大做特做,造人治病——這時也被叫作“寡婦病”。

19世紀,有人聲稱女性痛經的原因是“接受高難度教育,導致生殖能力受損”。

《The law of periodicity for menstruation 》;wellcomecollection

與之相似,現代內異症也曾被稱作“白領疾病”,大城市高收入的未婚未育女性被視作高風險人羣。

然而這樣的定義顯然是反理性的。

誠然有衆多實驗表明,孕期女性的內異症會得到緩解。但從原理來說,只因爲它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疾病,女性在妊娠期長時間不來月經,症狀當然就會暫停。

但病竈依然存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主任醫師盧丹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引發的痛經,生完孩子後,還是不可能消失的。”

只要還存在月經,那麼內膜就具備繼續生長的可能性。

圖源:央視網

很多女性在聽勸生育後仍與內異症相伴,如今疼痛之外還要照料孩子。

圖源:Endoactive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內異症會增加流產風險、增大產婦惡性併發症的影響,患有疾病本就不適合生育。

圖源:obgyn.onlinelibrary.wiley

圖源:Oxford Academic

醫生將懷孕作爲治療方案,是不道德且有害的。

那麼,這樣一個騙局是如何經久流傳的呢?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世界對女性的無盡搪塞。

從“痛經是天然的、女子必然承受之痛”,再到“痛經是虛構的,是女子精神紊亂”。

從“痛經是因女性受教育損傷生殖力”,再到“內異症是對女性不生育的懲罰”。

一切無關病理,只關於話語建構。

月經骯髒羞恥、痛經矯情神秘,然而這一切都與真正的女人毫無關係。

關於子宮的歷史,既是女性身體被納入公共健康的歷史,也是女性不斷被定義、被非人化、被忽視、被謀殺的歷史。

如希拉·代·利茲所說:

「如果男性也會痛經,那麼研發治療痛經藥物的進程一定會大大加快......如果男性也會痛經,痛經就會被視爲一種常見症狀,人們就能在藥房裡買到無數種用於緩解痛經的藥品。如果男性也會痛經,那麼就不會有人在因痛經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心煩時遭到嘲笑。人們甚至可能拿着醫生開具的處方在醫療用品商店買到衛生棉條,而每個月5天的例假也將成爲每份勞動合同的正常組成部分。」

漫長的一生中,女性只能不斷地進行自我健康教育,去對抗父權文化的偏見。

即便如此,還有太多未曾被照亮的角落。

圖源:《實習醫生格蕾》

現代醫學未踏足的領域,婦科

很難想象,到了今天依然有醫生對治療痛經的女性說:“生了孩子就好了。”

女性佔全人類一半的人口,婦科本該是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科學,但幾百年來依然沒有研究明白。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作爲女性的我們,本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在此基礎上對自己身體有絕對的掌控權。

事實卻完全相反,在社會的普遍忽視和有意阻礙下,女性不僅對自己身體一無所知,並且很難成爲自己身體真正的主人。

如果沒有備孕,我們很難知道原來不孕的原因40%在於男性,原來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齡,而且男性40歲以上精子質量大幅下降會明顯增加女性流產的風險。

如果沒經歷過生產,我們很難知道原來順產導致會陰撕裂非常常見,原來芒果式分娩撕裂如此可怖,而且無痛分娩普及率依然很低。

圖源:小紅書

如果沒有痛經,我們很難知道“生孩子包治百病”全然是錯誤的迷思,痛經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多囊等多種不同的病症,不當的治療方案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痛經被視作一種“別那麼嬌氣、忍一忍”的正常現象,使得女性並不知道服用布洛芬即可有效抑制疼痛。過去社會觀念誇大止痛藥的危害,但當新冠肺炎在全年齡全性別人羣中流行時,纔開始科普原來布洛芬的副作用很低。

吃短效避孕藥也是如此,沒有明確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引發血栓的概率有多少,女性是否可以不必來月經。

《身體由我》中對月經和短效避孕藥的描述

女性似乎被有意無意地放置在黑暗的無知之中,與自己身體的基本知識隔絕開來。

甚至我們不知道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套,不知道主動避孕的重要性,除了防止意外懷孕、意外流產,還有防止性傳播疾病的感染。

圖源:搜狐新聞

這些最基本的女性生理知識,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不僅女性自己,還包括男性。因爲很多疾病都是由私生活不當的男性傳染給茫然無知的女性的。

相反社會不應再鼓勵傳播那些充滿蕩婦羞辱的謬論,什麼“私處整形”“鑑定處女”“黑木耳迷思”。

也不應再不斷治療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疾病,譬如“宮寒”“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不是病不需要治

爲什麼醫學發展至今,女性依然得不到正確的照護。

一種原因是現代醫學之前,女性一直只被視作生育工具和男性的所有物,這造成了大量錯誤的固有觀念。

不僅醫學界拒絕女性進入,而且女性身體也被視爲禁忌之物(丈夫財產),不允許醫生直視,東方要擋着簾子,西方古時只准觸摸不能看。

古代“懸絲診脈”

過去流行的說法是:生殖對婦女來說就像繁衍後代對鮭魚的意義,一旦任務完成,她們的使命也完畢,即使死亡也是情理之中。

可想在迷霧之中的醫生會給出何等荒謬的診斷。

維多利亞時期,絕大多數女性的病症都被歸咎爲“到處遊走的子宮”,爲此發明了現在已被證明並不存在的癔症、歇斯底里症等專屬於女性的污名化精神疾病。

女性病症歸因“到處遊走的子宮”

那時貴族小姐爭相想得一種面色潮紅、皮膚蒼白、身體消瘦的“浪漫病”,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束胸衣導致呼吸不暢引發的肺結核。

醫生問診貴族小姐

直到現代婦科之父——詹姆斯·西姆斯出現,對女性毫無方法論的問診模式才結束,西姆斯發明了70多種專用器械,包括陰道窺器。

但是他最開始的實驗對象是三名黑奴,實驗過程中全程未使用麻醉劑,因爲在西姆斯看來,發明婦科檢查,最初是爲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他並沒有把女人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詹姆斯西姆斯的雕像被拆除

即便到了今天,還有心理醫生把女性錯誤就診爲癔症,以及那個冰冷的、不斷被女性詬病引發焦慮恐懼情緒的窺陰器,150年後很多地方仍然沒有改良。

原因之二,現代醫學出現之後,女性在以保護之名被系統性忽視。

美國醫學教授艾莉森·麥格雷在2023年出版《性別攸關:男性中心的醫療體系如何傷害女性健康》中提到一個驚人的事實:

由於孕婦、育齡女性被視作“受保護”的人羣,以及女性月經週期激素波動會影響試驗,於是現代醫學的臨牀實驗只選擇了男性作爲受試羣體。

TED演講,爲什麼藥物通常對女性有更危險的副作用

科學家本應該克服困難把女性納入研究中,但是他們完全忽視了女性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有不同於男性的生物學差異,想當然的把女性視作“有子宮和輸卵管的男性”。

基於這種完全錯誤的實驗體系,便出現了很多離譜的現象:泰諾被認爲是妊娠和哺乳期唯一“安全”的止痛藥,但從來沒在孕婦身上進行過對照試驗。

男性和女性在心臟和大腦“崩潰方式”上有顯著差異,於是導致女性心臟病被廣泛誤診爲驚恐發作和焦慮症,而心臟疾病和腦卒中是女性死亡的首要和第三大原因。

《性別攸關:男性中心的醫療體系如何傷害女性健康》

一種叫安必恩的安眠藥已經上市30多年,但直到2014年才知道原來女性對該藥的代謝速度比男性慢,應該用藥減半,這導致了無數本不該發生的女性早起通勤的交通事故。

未對女性做臨牀試驗的安眠藥大量用於女性

市場上被撤回的藥品中有80%是因爲對女性有副作用,因爲藥物研發前期從未在女性身上做臨牀實驗。

TED演講:爲什麼女性有更強的藥物副作用

還有醫學對外源性激素如何影響健康的研究嚴重不足,所以我們想要檢索短效避孕藥的信息非常困難。

《性別攸關:男性中心的醫療體系如何傷害女性健康》

這像某種隱喻,女人瞭解自己身體,要面對層層迷霧,成爲自己身體的偵探。

女性健康一直處於“資金不足,研究不夠”的狀態,有一本書叫《傷害正在發生:錯誤用藥和懶惰的科學如何讓女性被忽視、誤診和得病》詳細羅列了女性在醫療上被系統性忽視的種種方面。

《傷害正在發生:

錯誤用藥和懶惰的科學如何讓女性被忽視、誤診和得病》

原因之三,即便現代醫學強調個性化治療,消除性別歧視,但是固有偏見有極其強大的慣性,依然廣泛存在在科學文獻和公衆意識之中。

譬如今天的父權文明和人類進化史幾乎完全基於“男性狩獵”這個古老的謠言。

這種帶有偏見的假設貫穿科學史始終,認爲女性體力有限,要保護生殖力,所以無法完成公共空間中的絕大部分工作、競技和發展。

“男性狩獵女性採集”是錯誤的歷史觀

今天我們才知道原來人種學、考古學、生理學等種種證據表明女性同樣是狩獵者,並且因爲雌激素的幫助女性更適合耐力運動、更不易得動脈硬化。

女性狩獵,科學美國人雜誌

今天我們依然要一遍又一遍闢那些陳舊的謠言,對抗什麼“男性有絕對力量壓制”“女性就是情緒化”這種刻板印象。

就像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所說:女性要求的從來不是特權,而只是要求男性將他們的腳從我們的脖子上拿開。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就從醫療學科做起,從身體做起,女性身體不該被科學研究忽視。

《性別攸關》提到:現代醫學需要從生理、神經、認知、社會經驗等各個角度重新評估女性身體,不再有一刀切的治療方案,而是基於性別和生理特點制定個性化治療。

當然首先要打破把女性排除在知識之外、困在固有觀念之中的黑暗處境。

這是最基本的,這也是最必要的,誰也不能阻止女性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