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創年內最大周跌幅,紅利策略到頭了嗎?

今年以來,一路大漲的銀行板塊在本週出現大幅調整,中證銀行指數(399986)周跌幅超3%。

業內人士認爲,在“央行周”的作用下,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存款利率下調,資金對銀行資產質量預期發生變化,導致本週銀行股震盪,引起不少投資人士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銀行股震盪是資金風格切換所致,未來在紅利策略的驅動下,資金“含銀量”還有望提升。

銀行股震盪下跌

央行OMO(公開市場操作)、LPR、MLF(中期借貸便利)相繼降息,國有行、股份行掛牌存款利率火速對稱性跟進,本週以來,多個市場利率下調引起銀行股走勢震盪。

7月22日,銀行板塊集體下跌,此後股價出現反彈,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股價創下新高,此後銀行股再度下跌,7月25日、7月26日連跌兩日,中證銀行指數週內3個交易日收跌,2個交易日收漲,累計跌幅達3.11%,創下年內最高周跌幅。

個股方面,42只上市銀行股幾乎無一倖免,僅工商銀行、杭州銀行錄得上漲。下跌個股中,民生銀行累計下跌6.86%,爲跌幅最大的銀行股,該個股在7月24日遭18筆大宗交易折價賣出,北京銀行周內累計跌6.04%,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均跌超5%。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本週受到多個市場利率下調消息的影響,資金對銀行資產質量預期發生變化,導致銀行板塊出現震盪走勢,具體來看,是被動基金、北向資金等前期進場資金轉變風格所致。

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本週三起連續三日淨賣出銀行股,分別爲2.43億元、16.51億元、11.02億元,本週累計淨賣出銀行股13.29億元,超五成個股遭北向資金淨賣出,其中招商銀行合計遭淨賣出5.01億元。

“北向資金在短期內在推動銀行股漲跌,但風格切換較快。”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指出,保險和銀行理財是銀行股的基本盤,主動基金在趨勢確定時纔會明顯加倉,整體上看,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優質股份行和大行獲得了比較多的北向資金流入。

前述人士進一步稱,資金前期大舉購買以滬深300指數爲代表的寬基指數ETF,助推銀行股上漲,但在三季度資金風格變化下,ETF基金上週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對銀行板塊也造成一定的抽水效應,不過,從整體上來看,市場對於銀行股資產質量改善仍看好。

浙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樑鳳潔指出,本輪存款降息可對衝前期LPR調降影響,穩定負債成本,資產端LPR調降後,向負債端利率的傳導速度顯著加快,銀行息差得到支撐。

央行打出降息“組合拳”周內讓銀行股一度承壓,但隨着各大銀行掛牌存款利率跟進下調,銀行股逐步回彈,不少下跌的銀行股獲得資金反向流入。例如民生銀行,本週累計跌6.86%,但累計獲得北向資金淨買入5.30億元,重慶銀行、常熟銀行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均獲得北向資金淨買入超1億元。

“含銀量”仍有望提升

銀行股周內出現大幅震盪,令投資者擔憂,配置銀行股的三季度紅利策略已到頭。一位金融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得益於上半年實行的紅利策略,不少機構已完成年內投資目標,進入三季度調整投資風格,近期減持銀行股等“紅利股”以確保獲利,未來減持可能還會進行一段時間。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增配銀行股的趨勢明顯,但當下公募基金對銀行股的配置仍處於低位,未來“含銀量”有望進一步提升。“機構持有銀行股的倉位正在緩慢修復,增配空間依舊樂觀。”中信證券肖斐斐指出,今年二季度末銀行股佔主動型基金重倉股比例爲2.45%,較一季度末小幅擡升,但這一持倉比例仍處歷史相對低位。

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基金有銀行股總市值佔基金總重倉的4.98%。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佔主動型基金重倉股比例分別達到0.77%、0.59%、0.92%和0.17%,其中國有大行獲持倉比例提升幅度最大。

戴志鋒指出,被動基金是今年推動銀行上漲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被動基金規模快速增長,前5月達到去年全年增量的90%,作爲滬深3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板塊,銀行股受益於滬深300爲代表的寬基指數的快增,未來被動基金對銀行的影響有望進一步提高。

信達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樊繼拓在報告中指出,二季度基金對紅利板塊持倉比例仍在提升,雖然呈現整體低配格局,但不斷擴大。他認爲,穩定的高股息率和低估值對資金的吸引力仍存。而且隨着被動權益基金的影響力逐步提高,對紅利板塊的配置需求提升,或許能扭轉主動權益基金對紅利板塊的長期低配狀態。

一位券商自營人士也對記者分析稱,銀行作爲寬基重要組成部分,有望受益於被動基金規模的增長,若未來經濟增速緩慢,市場行情較爲低迷,指數基金規模或進一步擴大,爲銀行板塊帶來更多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