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內卷”嚴重 存款利率仍有下調空間
冉學東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核心議題,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以及較爲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也就是以7天期逆回購利率爲政策利率,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包括同業存單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比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並影響存貸款利率,這其中包括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銀行存款掛牌利率。
在不久前發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就此議題進行了論述。央行指出,在這個市場化利率的傳動機制中,政策利率已經能夠有效傳導,比如,2019年8月到2024年8月, 7天期逆回購利率累計下調0.85個百分點,3個月期同業存單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降約0.9個百分點。
央行同時強調,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同期,1年期LPR累計下降0.9個百分點,而銀行貸款平均利率降幅爲1.9 個百分點;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則僅爲0.5個百分點。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央行認爲主要是市場競爭激烈,銀行“內卷”嚴重。貸款方面,利率“下行快”,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情況下,銀行過度競爭貸款,部分貸款利率,特別是大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低於同期限國債收益率。極少數銀行爲搶佔市場份額,還出現以顯著低於保本點的利率水平發放房貸的情況。比如,此前出現的某些大企業貸款利率出現存貸款利率倒掛的局面,而近期市場傳出房貸利率低於公積金貸款利率的情況,反映了某些銀行過度競爭。
而在存款方面,利率“降不動”,銀行存在規模情結,認爲存款是“立行之本”,在月末、季末等業績考覈時點,出現一些“高息買存款”“花錢買指標”行爲。一些銀行還通過手工補息等操作把下調的存款利率又補回來,實際利率“明降實升”。部分銀行還不惜高息吸收同業存款,或以遠高於市場的利率水平來進行存款投標,推升了付息率。存貸款市場的利率傳導效率受損影響調控效果,制約貨幣政策空間。
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有效需求不足,預期弱,央行的貨幣政策思路應該是加大逆週期調節思路,在利率政策方面,必須大力度降息,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降息多次,但是央行指出:“進一步降息面臨着淨息差和匯率內外部雙重約束。”
淨息差收窄是內部約束,目前上半年,商業銀行淨息差1.5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就上市銀行的淨息差而言,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淨息差爲1.64%,較2023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按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2023年4月10日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淨息差1.8%是警戒線。也就是說,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銀行淨息差低於1.8%。
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淨息差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工商銀行淨息差收窄幅度較大。截至9月末,該行淨息差1.43%,同比減少24個基點。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淨息差分別爲1.41%、1.52%,均同比減少23個基點。
而匯率方面,此次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獲勝,直接導致美元指數大幅攀升,目前已經漲超107點,人民幣匯率也貶值到了7.26。特朗普的政策主要是提高關稅,擴大財政赤字,對內實行降稅政策,並且進一步收緊移民政策,驅趕非法移民等,這些政策的最終落點在進一步推升通脹,這導致資金向美元資產流動,推升美元匯率和美債收益率。
過去一段時期,人行鍼對存貸款利率傳導機制不暢所採取的一些舉措包括規範存款利率定價、商業銀行一再下調存款利率,建立存款招投標利率報備機制、規範手工補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督促銀行不發放稅後利率低於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貸款、要求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不明顯高於政策利率等等。
筆者認爲,未來央行還可能在這方面進一步有動作,比如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未來加強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利率的聯動將是主要趨勢,由於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貸款動力不足,商業銀行必須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爲了保持淨息差不下降,必然要進一步降低存款利率,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