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星能源聚焦主業擬2.2億元投建光伏項目 力爭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突破350萬千瓦

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江楚雅

銀星能源的新能源業務規模拓展再提速。

5月28日,銀星能源(000862.SZ)發佈公告,爲進一步拓展公司新能源項目和提升業績,推動綠色生產力與有色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公司擬投資2.2億元在間接控股股東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直接控股股東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以下簡稱關聯方)的屋頂及閒置空地上建設71.992MWp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並與關聯方分別簽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能源管理合同》。

公告稱,本次關聯交易目的是充分利用關聯方的屋頂及閒置空地,開展光伏項目進行合同能源管理,可產生綠色、節能的社會效益。

銀星能源前身是吳忠儀表廠,始建於1959年,於199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爲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爲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爲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鋁集團”),每年爲社會貢獻30億度綠電。

銀星能源是中鋁集團旗下唯一一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營收來源是新能源發電業務,並以風力發電爲主。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建成投運風電裝機容量160.68萬千瓦,建成投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31萬千瓦。2023年,公司新能源發電業務營收12.15億元,總營收佔比爲92.78%。

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非公開發行,實募資金淨額13.62億元,資金全部投入到了新能源項目建設中,以完善產業佈局,增強新能源業務競爭力。據披露,目前寧東250兆瓦光伏複合發電項目、賀蘭山風電場91.8MW老舊風機“以大代小”更新項目已全部建成併網發電。

年報披露,下一步,公司仍將繼續擴大新能源業務規模,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業務能取得規模化發展,新能源總裝機容量力爭突破350萬千瓦、爭取達到600萬千瓦左右。此外,公司還希望通過技術提升、工藝優化,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並積極拓展新的業務,實現製造業的轉型,提升自身應對市場風險能力。

實現以清潔能源爲主的低碳能源結構將是大勢所趨,同時也將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銀星能源作爲寧夏第一家從事風力發電的企業,也是最早引領寧夏光伏發電的領跑企業,在新能源加速發展過程中,立足能源低碳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料顯示,銀星能源擁有2003年寧夏第一個風電場(賀蘭山風電場),致力於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形成了風機整裝、塔筒製造、齒輪箱檢測檢修、風電後市場服務新能源一體化產業鏈。在新能源戰略規劃指導下,公司2022年新能源產業完成發電量21.8億千瓦時,利用小時1599小時,上網電量20.8億千瓦時,其中風力發電量爲20.83億千瓦時,光伏發電量爲0.97億千瓦時,相比火力發電,分別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62.33萬噸和7.56萬噸,能源節約量分別爲62.8萬噸標準煤和2.92萬噸標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