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本土語文列必修 教育部編制高中客語、閩東語教材

學生透過數位教材學習閩東語。(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自111學年起我國已將本土語文課程納入高中教育階段之必修2學分及選修4學分,教育部國教署委請臺南大學編輯客語和閩東語,同時,爲將教材學習階段延伸至高中階段,特召集兩語別編輯羣,依語言分級編輯第10至12年級教材,內容及教學型態也從素養導向至學習重點加以編輯。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客語和閩東語高中教材分3冊,每冊有10課,配合藝術美學、人際關係、日常生活、自然景象、歷史文化、人文生態、自我認知、社會事物、國際視野等核心素養。第11、12冊也配合高中客語選修課程,定位爲「加深加廣教材」,分別爲「口語溝通與表達」和「專題研究」。

112年度編纂完成的「口語溝通與表達」,透過自我介紹、看圖說故事等情境式練習使語言能夠運用得更加廣泛,客語教材將時下流行的Podcast及報導基礎概念融入課題當中、透過採訪的概念使課題富有趣味性,而閩東語教材融入馬祖俗諺,闡述俗諺的語意及應用的場合、並探討俗諺產生的原由及特點。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將提供現場教師課堂教學與評量實施方針,以促進核心素養之發展。教材編輯內容特爲強化學習策略與符應生活情境所需,注重實用與文化脈絡傳承。從部定必修至選習所用之口語溝通表達與主題性研究編輯,期孩子在兩語別的學習可以銜接至大學端與語文相關的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