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1992年我才20歲」  江啓臣:黨內應該辯論出共識

記者羅婉庭臺北報導

國民黨在12日下午舉行主席政見會,青壯派立委江啓臣在第一階段發表政見時表示,九二共識有點舊了,「1992年,我自己也才滿20歲,而當年臺灣甚至還沒有總統直選」,應重新思考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締造新的兩岸信任基礎,他主張開放討論、展開辯論,最後凝聚黨內共識。

江啓臣說,面對眼前危局,他主張啓動針對本黨的核心價值、兩岸立場、政策論述,透過一系列工作坊諮詢會路線辯論,乃至於黨是會議,凝聚能因應時代新局的看法。這些問題,不再是由黨主席說了算,但我會負責任地捍衛他們的核心價值。

▲江啓臣參加國民黨主席政見會。(圖/記者屠惠剛攝)

他強調,黨內聚焦的都只是如何爭取下次勝選,而越來越少討論,國民黨到底代表什麼價值。回顧百餘年前,國民黨創黨建國初心,是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均富而能保障弱勢人權」的共和國,國民黨曾經是第一個把自由民主帶到華人世界的政黨,這就是我們的創黨精神。

他指出,自由民主、開放社會、經濟民生、人權保障,直到今天都是臺灣共識,這些都應是國民黨的核心信念,不只要捍衛自由民主,更要推動民主形式的創新。

針對外界最在乎的兩岸論述部分,過去國民榜曾搭建起九二共識這個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但隨着臺灣內部、兩岸及國際局勢變遷,九二共識確實面對不少挑戰

江啓臣說,首先,九二共識有點「舊」了,「1992年,我自己也才滿20歲,而當年臺灣甚至還沒有總統直選。」不管當年兩岸當局有過什麼共識,比他還年輕的朋友們,未必由衷認同這個「共識」能代表自己。

其次,九二共識過去有用,是因爲它容許兩岸「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但去年初,對岸在談到九二共識時強調「兩岸要共謀統一」,並指向「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壓縮了這個概念的彈性民進黨順勢偷換概念,把臺灣民衆對一國兩制的恐懼,延伸爲對九二共識的疑慮。

他接着說,去年反送中事件及眼前爆發的疫情,都凸顯中共極權威權的控管,已經成爲風險的溫牀。這些事件,都導致臺灣民衆對中共當局的疑慮,連帶衝擊到對九二共識的接受度。

江啓臣強調,九二共識顯得過時、欠缺彈性,也逐漸流失民衆信任,中美地緣對峙的升高,也迫使臺灣需要重新平衡兩岸定位

國民黨應該如何延續九二共識「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務實交流」的智慧,重新思考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締造新的兩岸信任基礎,他主張開放討論、展開辯論,最後凝聚黨內共識。

他說,基於民主是本黨創建中華民國核心理念,也是當今臺灣社會的重要基礎。我主張應尊重臺灣民主,所以未來兩岸關係的任何調整須先爭取臺灣民意的授權,不是任何人能片面決定。

而且,國民黨應該以解決人民的交流問題爲出發點,來檢討兩岸路線,因爲沒有辦法解決人民問題的論述與共識是沒有意義的,問題不在九二共識,而在能不能加入WHO、IACO等國際組織,拓展中華民國在國際組織的實質參與並確臺灣人民的權益

對於兩岸關係,江啓臣表示,他將秉持「臺灣優先」的態度,同時堅守民主自由是不能退縮的底線,讓下一代有選擇的權利

針對媒體代表提問「若要更改九二共識內容,牽涉到黨章和平穩定發展的路線,黨綱是否重新調整?」。江啓臣回答,過去九二共識是爲了維持現狀、擱置爭議,若要更改內容絕對會涉及黨綱,更牽涉黨的路線選擇,九二共識之所以被外界扭曲,是因爲過去國民黨不擅於行銷論述有很大的關係。

他表示,未來如何用現代化語言,讓外界瞭解國民黨的論述,是很重要的,至於兩岸的新論述,某種程度上不是看臺灣單方面處理,也牽涉北京的態度。

▲國民黨主席政見會。(圖/記者屠惠剛攝)